北京市101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419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1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小组同学在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反应的速度很慢,产生的气泡很少。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速度慢、气泡少可能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速度慢、气泡少可能与MnO2的质量有关。
(进行实验)根据下图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用26 mg MnO2与5 mL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压强变化如图1。
实验2:用5 mL 1.5%过氧化氢溶液与不同质量MnO2进行实验,压强变化如图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在制氧气过程中,发现反应的速度很慢,依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利用上图装置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是否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4题)

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把蜡烛切成小块
B.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
3.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序号
实验操作(或方案)
实验结论
A
把澄清石灰水滴入充满某气体的集气瓶里,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B
蜡烛熄灭后,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
白烟的成分就是蜡烛的成分
C
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观察,无明显现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生成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
点燃一支蜡烛,用烧杯将其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A.AB.BC.CD.D
4.
下列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B.澄清石灰水C.生理盐水D.液氧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B.碳原子可以和空气分子化合生成二氧化碳分子
C.原子不可以再分
D.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
6.
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图中最合理的是(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A.B.C.D.
7.
下列关于水受热沸腾、水蒸气遇冷凝结实验(如下图所示)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让分子从静止开始运动
B.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数目不变
C.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体积增加
D.实验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8.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氯AlB.铁FeC.硅siD.氖He
9.
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0.
如图所示,利用过量红磷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11.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
A.蜡烛B.木炭C.红磷D.硫粉
12.
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方法不能鉴别的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用手分别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味D.分别向两个集气瓶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13.
如图所示,将一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水槽中澄清石灰水液面下降
C.试管中可能充满液体
D.试管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
15.
为保证实验安全,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用完酒精灯后,用嘴吹灭
B.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D.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

3.填空题(共3题)

16.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工业上利用液化法分离出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主要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食品包装袋中常充氮气以防腐,所利用的氮气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请从微观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汞原子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
B.氧化汞分子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
C.此反应既是氧化反应,也是化合反应
D.此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E.此化学变化过程,只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的过程
17.
以下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②的最外层上有__________个电子。
(2)以上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离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
(3)⑤对应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8.
在生活和实验室,我们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下图为家庭制氧机内桶构造示意图,桶上设有制氧剂投药口和出气口。

已知:
i. 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和催化剂;
ii. 本产品用于人体保健吸氧,产生的氧气需通入水中净化。制氧时,从投药口中投入药品后,立即将其关闭。过碳酸钠加入水中后,分解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氧气。
(1)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的出口为__________(填“a”或“b”)。

4.实验题(共4题)

19.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图所示。图中试管A和装置D的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和C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

(1)实验前,另取少量酚酞溶液,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但出现此现象的快慢不同。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快慢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
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装有50mL水,250mL量筒内装有200mL水。

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I. 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足量白磷;
II. 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读取量筒中的水的体积;
III. 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气瓶内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集气瓶内的液面先下降后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实验得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得出此结论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II中,未冷却至室温就读取,会使读取的量筒中水的体积数值________ (填“偏高”、“偏低”、“相等”)。
(7)步骤Ⅱ中,读取量筒中的水的体积时,仰视,会使氧气含量的测量值_________(填“偏高”、“偏低”、“相等”)。
(8)步骤Ⅱ结束后,集气瓶中气体为___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
(9)此实验原理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实验室用此方法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利用了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_________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可收集到较纯的氧气。
(4)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5)用此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利用A装置收集了三瓶氧气,接着做氧气性质实验。
实验操作示意图
实验现象
 

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①__________________。
 

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②_________。
铁丝在氧气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③_________;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④__________________。

硫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⑤_________。
 
 
22.
请你根据教材中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到结论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
蜡烛浮在水面上,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
蜡烛的硬度较低,
③______________
探究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

将一根细木条放入火焰中,约2秒后立即取出
木条两侧被烧痕迹最重
④______________
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
(资料)
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
⑤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