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I.蚁酸的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II.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时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色,说明蚁酸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元素,推测出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分解时生成水.
(3)对它分解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Ⅰ是CO2;
猜想Ⅱ是_____;
他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先向装置中通入一会N2,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其中.

①先通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若实验过程中看到__________现象,则猜想Ⅰ不成立;
③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
[结论]甲酸受热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利用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测定10g氧化铜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时刻测定C中固体的质量(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I.蚁酸的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II.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时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色,说明蚁酸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元素,推测出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分解时生成水.
(3)对它分解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Ⅰ是CO2;
猜想Ⅱ是_____;
他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先向装置中通入一会N2,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其中.

①先通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若实验过程中看到__________现象,则猜想Ⅰ不成立;
③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
[结论]甲酸受热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利用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测定10g氧化铜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时刻测定C中固体的质量(如表):
反应时间/min | 2 | 4 | 6 | 8 | 10 |
固体质量/g | 9.3 | 8.8 | 8.5 | 8.4 | 8.4 |
分析表中数据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流程题- (共1题)
2.
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来实现对二氧化碳处理。

(1)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2)已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醛(CH2O)C.乙醇(C2H6O) D.乙醛(C2H4O)E.乙酸(C2H4O2)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这样做有利于_____________。

(1)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2)已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醛(CH2O)C.乙醇(C2H6O) D.乙醛(C2H4O)E.乙酸(C2H4O2)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这样做有利于_____________。
3.综合题- (共1题)
3.
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准备用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收集装置_____,如何验满_____?
(4)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最佳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
(5)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组合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A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活塞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
③G烧杯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④E处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写出F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小海用如图G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准备用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收集装置_____,如何验满_____?
(4)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最佳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
(5)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组合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A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活塞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
③G烧杯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④E处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写出F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小海用如图G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4.单选题- (共13题)
6.
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右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6.4 | 3.2 | 4.0 | 0.5 |
反应后质量/g | x | 2.4 | 7.2 | 0.5 |
A.d可能是催化剂 |
B.表中x为4.0 |
C.c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 |
D.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
8.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

A. 四种物质中丙和丁都属于氧化物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 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40

A. 四种物质中丙和丁都属于氧化物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 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40
9.
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的硫化铅(PbS)。使其恢复为白色的方法是蘸涂双氧水(H2O2),发生如下反应:PbS+4H2O2
X+4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 PbSO4 B. PbSO2
C. PbSO3 D. PbHSO3

A. PbSO4 B. PbSO2
C. PbSO3 D. PbHSO3
10.
对下列成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墙里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
B.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
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很大 |
11.
以下归纳和总结不正确的一组是
A、对现象的认识 | B、对安全的认识 |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 |
C、 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 | 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 |
①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②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 | ①拉瓦锡--质量守恒定律 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
A.A | B.B | C.C | D.D |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白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13.
某化学学习小组讨论辩论以下说法: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②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③做“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时,常要在集气瓶里预先放入少量的水或细沙;④用水来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⑤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⑥进入菜窖或溶洞要先做灯火实验。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2 | B.3 | C.4 | D.5 |
14.
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选项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方法 |
A | 二氧化碳和氮气 | 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
B | 硬水和软水 |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
C |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 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
D | 氢气和一氧化碳 | 分别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
A.A | B.B | C.C | D.D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