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409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7

1.计算题(共1题)

1.
欲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合金。
(2)取该合金的粉末50 g加入该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请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2.简答题(共2题)

2.
高铁酸钾(K2FeO4)是具有紫色光泽的粉末,它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灭藻为一体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变质。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2)高铁酸钾(K2FeO4)中Fe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
(3)为防止高铁酸钾变质,保存时应注意__________。
3.
水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镜湖是临河区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五•一”期间小明一家去镜湖旅游。
①小明带去“自热米饭”的加热原理是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小明从镜湖中取回一瓶水,为检验这瓶水的硬度,可向水中加入_____。生活中,常采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③回家后,小明用洗洁精清洗餐县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作用。
(2)如图一所示: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合理即可)。
②t3℃时,将3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③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如图二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固体物质。

3.推断题(共1题)

4.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C、D、E为无色气体,E为温室气体之一,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F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金属R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该小组为了了解R与常见金属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铝的活动性比铜强,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u>R,猜想二:R>Al>Cu,猜想三:_________。
(查阅资料)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RSO4溶液呈蓝色;常温下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针对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
猜想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打磨R丝,并将其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R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
猜想一________(“成立”或“不成立”)

把铝丝插入RSO4溶液中
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打磨粗细相同的R丝、铝丝、铜丝,分别将它们插入到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
①R丝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②铝丝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③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究竟哪种猜想成立?三位同学经讨论交流,发现乙同学在实验前没有打磨铝丝,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论错误。于是他们先打磨铝丝,再将其插入到R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由____色变为_____色;进而确认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写出Al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归纳总结)探究结束后,他们总结得出: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5.单选题(共12题)

6.
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钢铁腐烂,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酒精挥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煤气燃烧,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D.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7.
某纯净物3 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B.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C.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D.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
8.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加热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变化后待测物A的质量为5g
C.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D.A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9.
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X+Cl2↑+2H2O,那么X的化学式为(  )
A.MnClOB.Mn(ClO)2C.MnCl4D.MnCl2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   
A.AB.BC.CD.D
11.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变化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改变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12.
“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C4H5ON3)是DNA水解物之一。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4H5ON3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B.C4H5ON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1
C.C4H5ON3是由三个元素组成D.C4H5ON3属于氧化物
13.
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化学与工农业
B、化学与生活
①用二氧化碳与铁矿石反应炼铁
②石油炼制可得汽油、煤油、柴油等
③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光制霓虹灯
①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除去
②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吸附
③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物质性质与用途
D、化学之最
①氧气有助燃性——作燃料
②氮气常温下稳定——作保护气
③铜具有导电性——作导线
①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铝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A.AB.BC.CD.D
14.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15.
为了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以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16.
下列物质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碘放入水中B.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
C.植物油滴入汽油中D.植物油滴入洗洁精中
17.
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中,正确的是(______)
A.AB.BC.CD.D

6.填空题(共1题)

18.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氖气:_______;②五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③两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①食盐水②液氧③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④冰水混合物⑤铜⑥四氧化三铁⑦氯酸钾⑧澄清石灰水⑨过滤、吸附过后澄清的河水。(用序号回答)
A、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B、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___种元素.
②E粒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19.
下面是实验室常用仪器组成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CO2,CO2从F装置的_____(填“a”或“b”)导管口通入;
(3)已知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成氨气(NH3),则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装置序号),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如G图所示实验,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G中瓶底要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K图是某同学利用底部有破洞的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___。若将铜网改成铁网,产生的后果之一是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