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 42g/L。量筒常用的规格:10mL、20mL、50mL、100mL、250mL、100mL.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算出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
(1)小海首先设计(如图1):向装有样品溶液(20 g)的锥形瓶(75 g)中投入0. 5 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 1 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g,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图2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图3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_____________mL的量筒.
查阅资料: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 42g/L。量筒常用的规格:10mL、20mL、50mL、100mL、250mL、100mL.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算出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
(1)小海首先设计(如图1):向装有样品溶液(20 g)的锥形瓶(75 g)中投入0. 5 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 1 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g,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图2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图3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_____________mL的量筒.
2.计算题- (共1题)
2.
食盐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有着广泛的用途。
(1)海水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用海水晒盐可以获得食盐。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是 _____(填化学符号)。
(2)海水晒盐制得的粗盐中含有一些泥沙,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以获得较纯净氯化钠的实验方案为:先将粗盐溶于一定量的水中,____________。
(3)现要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食盐水,配制的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_______、转移及贴标签。经计算可知,应用托盘天平称取_______g氯化钠,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_mL的量筒来量取水。
(4)实验室里有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一瓶装有食盐水,一瓶装有蒸馏水,请写出两种方法来区别它们(要说明结论):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5)医疗使用的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 9%。若要配制500 g 0. 9%的生理盐水,则需要用_____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食盐水来稀释。
(6)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生产烧碱(NaOH)和氯气(Cl2 ),同时还得到另一种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海水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用海水晒盐可以获得食盐。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是 _____(填化学符号)。
(2)海水晒盐制得的粗盐中含有一些泥沙,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以获得较纯净氯化钠的实验方案为:先将粗盐溶于一定量的水中,____________。
(3)现要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食盐水,配制的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_______、转移及贴标签。经计算可知,应用托盘天平称取_______g氯化钠,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_mL的量筒来量取水。
(4)实验室里有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一瓶装有食盐水,一瓶装有蒸馏水,请写出两种方法来区别它们(要说明结论):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5)医疗使用的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 9%。若要配制500 g 0. 9%的生理盐水,则需要用_____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食盐水来稀释。
(6)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生产烧碱(NaOH)和氯气(Cl2 ),同时还得到另一种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单选题- (共22题)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
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
C.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 |
D.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 |
7.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B.四种物质中只有甲不是氧化物 |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D.恰好完全反应时,甲和乙两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 5 |
8.
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
”,其部分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 | 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
C.该元素符号为Og |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 |
10.
苏州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 |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 |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
11.
如图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A.装置漏气 |
B.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 |
C.点燃红磷时燃烧匙缓慢的伸入瓶中 |
D.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
12.
下列关于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
B.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
13.
某同学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 出现的情况是( )
A.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
C.反应速率不变 |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 |
14.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
B.a处的反应为CO + FeO=Fe + CO2 |
C.实验开始时,应先通CO后加热 |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
15.
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
B.电解水的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C.在水中加一些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
21.
2017年常熟市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下列做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焚烧落叶,减少垃圾的运输量 | B.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
C.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 |
22.
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 B.假设 | C.观察 | D.做结论 |
24.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8mL | B.大于8mL | C.小于8mL | D.无法判断 |
4.填空题- (共3题)
25.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反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要放少量水或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加热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____。
(4)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释放”)。
(1)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反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要放少量水或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加热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____。
(4)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释放”)。
26.
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磷原子_________; ②铵根离子________;③2个碳酸分子________; 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⑤地壳中含量前二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①3个磷原子_________; ②铵根离子________;③2个碳酸分子________; 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⑤地壳中含量前二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27.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________,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②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燃烧产生的________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
①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
b.为保护好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天然水只要通过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
d.为了改善水质,可向其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
②“赤潮”或“水华”主要是由于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死亡。这里的营养元素主要指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3)“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
①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________ (填字母)。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稀有气体
②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NO、N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NO+NO2 +2NaOH=2X+H2O。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________,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②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燃烧产生的________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
①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
b.为保护好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天然水只要通过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
d.为了改善水质,可向其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
②“赤潮”或“水华”主要是由于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死亡。这里的营养元素主要指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3)“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
①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________ (填字母)。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稀有气体
②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NO、N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NO+NO2 +2NaOH=2X+H2O。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28.
以下改进实验能够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

(1)图甲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
(2)按图乙所示进行实验可以制取氧气,用该装置(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的优点有_____(写一点),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图丙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1)图甲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
(2)按图乙所示进行实验可以制取氧气,用该装置(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的优点有_____(写一点),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图丙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