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2)通过微观示意图你还能得到那些信息__________。(任写一条)



(1)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2)通过微观示意图你还能得到那些信息__________。(任写一条)
2.计算题- (共1题)
4.
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207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3C2H5OH+8O2
4CO2+2CO+9H2O。
(1)计算207g乙醇中含碳元素的质量____。
(2)计算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___。

(1)计算207g乙醇中含碳元素的质量____。
(2)计算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___。
3.流程题- (共1题)
5.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油漆,这些方法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ZnSO4、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了如下实验。

(3)①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固体A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1)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油漆,这些方法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ZnSO4、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了如下实验。

(3)①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固体A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2题)
7.
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W | X | Y | Z |
反应前质量g | 2 | 22 | 34 | 0 |
反应后质量g | 2 | 40 | 待测 | 16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
8.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序号 | 物质 | 性质 | 用途 |
A | 干冰 | 升华时吸收热量 | 制冷剂 |
B | 活性炭 | 吸附性 | 防毒面具 |
C | 氧气 | 助燃性 | 医疗急救 |
D | 木炭 | 可燃性 | 做燃料 |
A.A | B.B | C.C | D.D |
14.
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一定条件下都可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 B.用CO2灭火只利用其物理性质 |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 D.CO2的排放会严重导致酸雨 |
15.
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
B.![]() |
C.![]() |
D.![]()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3题)
20.
请选择序号填空: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金刚石④甲烷。
(1)有剧毒的是______;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
(3)将______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
(4)“西气东输”中的“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1)有剧毒的是______;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
(3)将______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
(4)“西气东输”中的“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21.
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___。
(3)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__________。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___。
(3)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22.
红磷、白磷、木炭、镁条几种物质,哪种更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小明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红磷暗红色固体、着火点240°C;白磷蜡状固体,有毒,着火点40°C。
②镁条可以与空气中多种物质反应,如N2、CO2等。
(探究过程)如图所示,按照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红磷、白磷探究实验小明认为应选用红磷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
(2)若改为木炭,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不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
(3)若改为镁条,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观察到水倒吸入集气瓶大于1/5.影响结果的原因是_____。
(探究结论)几种物质中,红磷是最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
①红磷暗红色固体、着火点240°C;白磷蜡状固体,有毒,着火点40°C。
②镁条可以与空气中多种物质反应,如N2、CO2等。
(探究过程)如图所示,按照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红磷、白磷探究实验小明认为应选用红磷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
(2)若改为木炭,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不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
(3)若改为镁条,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观察到水倒吸入集气瓶大于1/5.影响结果的原因是_____。
(探究结论)几种物质中,红磷是最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