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实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98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7

1.简答题(共3题)

1.
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2)通过微观示意图你还能得到那些信息__________。(任写一条)
2.
“铁制水龙头常镀铬而不镀金;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请你谈谈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除了考虑物质的性质这一因素外,你认为还需考虑哪些因素? (写2点)
3.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请简述水体污染的三类主要来源及相应防治措施?

2.计算题(共1题)

4.
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207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3C2H5OH+8O24CO2+2CO+9H2O。
(1)计算207g乙醇中含碳元素的质量____。
(2)计算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___。

3.流程题(共1题)

5.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油漆,这些方法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ZnSO4、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了如下实验。

(3)①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固体A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2题)

6.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香水挥发B.钢铁生锈C.冰雪融化D.石油分馏
7.
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W
X
Y
Z
反应前质量g
2
22
34
0
反应后质量g
2
40
待测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8.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干冰
升华时吸收热量
制冷剂
B
活性炭
吸附性
防毒面具
C
氧气
助燃性
医疗急救
D
木炭
可燃性
做燃料
 
A.AB.BC.CD.D
9.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质的是:
A.钢B.液氧C.金刚石D.C60
10.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石油C.蒸馏水D.铝合金
11.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
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变大D.生铁、白铜都是合金
12.
钴酸锂(LiCoO2)在酸性介质中有强氧化性,在锂电池中有很好的应用。已知LiCoO2中Li的化合价为+1,钴元素(Co)的化合价是:
A.-1B.+1C.+2D.+3
13.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氧气可用作燃料
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CO2用作农作物气体肥料
14.
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一定条件下都可将氧化铜还原为铜B.用CO2灭火只利用其物理性质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CO2的排放会严重导致酸雨
15.
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观察火焰是否熄灭,检验CO2是否集满
B.观察有无气泡产生,判断粉末是否为CaCO3
C.观察生成气泡速率,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D.观察燃烧的先后,比较可燃物的着火点
16.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MnO2 与过氧化氢溶液B.一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
C.铜片与硫酸亚铁溶液D.银片与稀硫酸溶液
17.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过滤
C.读取液体体积D.取用液体

5.选择题(共1题)

18.

浓HNO3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现 {#blank#}1{#/blank#}色,这是由于浓HNO3和蛋白质发生了 {#blank#}2{#/blank#}反应的缘故.

6.填空题(共3题)

19.
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回答。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__;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20.
请选择序号填空: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金刚石④甲烷。
(1)有剧毒的是______;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
(3)将______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
(4)“西气东输”中的“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21.
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___。
(3)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__________。

7.实验题(共2题)

22.
红磷、白磷、木炭、镁条几种物质,哪种更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小明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红磷暗红色固体、着火点240°C;白磷蜡状固体,有毒,着火点40°C。
②镁条可以与空气中多种物质反应,如N2、CO2等。
(探究过程)如图所示,按照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红磷、白磷探究实验小明认为应选用红磷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
(2)若改为木炭,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不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
(3)若改为镁条,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观察到水倒吸入集气瓶大于1/5.影响结果的原因是_____。
(探究结论)几种物质中,红磷是最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23.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
(2)若加热氯酸钾制取和收集O2,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
(3)实验室可用B、D装置制取乙炔气体,据此可推断____________ (填序号)。
A.制取乙炔的药品是固体+液体B.乙炔的密度小于空气
C.乙炔能溶于水D.乙炔是可燃性气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