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开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94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

1.简答题(共3题)

1.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生成物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图示表示的物质中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
完成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碱式碳酸铜:_________,固体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
(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_____,该反应_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3)电解水:___________,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4)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
3.
下列是与二氧化碳有关的一些实验,请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A所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2)图B所示实验,①、④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棉球,②、③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③④对比说明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①④对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用图C所示矿泉水瓶可以证明CO2与澄清石灰水确实发生了反应,振荡后,其现象是_________,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4.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
A.洗菜后的水用来浇花B.将大量明矾放入河水中净水
C.减少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用水后随手关闭水龙头
(2)向浑浊的水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此过程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3)宏观上看,海水淡化和电解水都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但从微观上看二者有本质的不同。请完成图A和图B,从微观角度画出这种区别____。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5 mL气体时,理论上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是_________mL。己知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构成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据此计算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单选题(共23题)

5.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干冰升华B.活性炭除臭味
C.碳酸氢铵受热变成气体D.酒精挥发
6.
下列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石墨用于制电极
C.水用于制氢气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7.
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面粉和蔗糖(加水,振荡)B.金刚石和石墨(观察颜色)
C.蒸馏水与食盐水(过滤)D.白酒和食醋(闻气味)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
B.铁丝生锈实验中烧杯内红墨水被吸入导管,说明锥形瓶内气压增大
C.铜绿与盐酸反应后绿色固体消失,说明铜绿能溶于水
D.氨气与氯化氢气体混合产生白烟,说明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物质
9.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的总量增加
C.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D.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
10.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B.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C.液氧能用于火箭发射是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1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部分结冰的蒸馏水B.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C.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
12.
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能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
B.葡萄糖属于氧化物
C.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D.葡萄糖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
13.
下图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这三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Y、Z属于同种元素
B.Z表示阴离子
C.X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显―2价
D.Y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14.
下图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能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AB.BC.CD.D
15.
下图所示A烧杯中液体变红,B烧杯中液体没有变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B烧杯中微粒在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
B.该实验说明A烧杯中微粒不在运动
C.该实验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16.
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17.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电解水得到氧气
水中有氧分子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AB.BC.CD.D
18.
下列关于数字“2”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A.: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B.:表示氢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
C.: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表示每个二氧化硫分子中有1个氧分子
19.
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B.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C.空气中的氮气因为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可用作灯泡填充气
D.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20.
下列实验中关于指定容器中的水的用途的解释,正确的是
A.AB.BC.CD.D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
C.将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液体变红,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在水样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产生较少泡沫、较多白色垢状物的是硬水
22.
下列实验的先后顺序关系正确的是
A.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时,先验纯,再点燃
B.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面,再盖上玻璃片
C.实验室用简易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旋紧橡皮塞
D.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再加热药品
23.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吹灭蜡烛的瞬间,烛芯上方产生一缕白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24.
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金属器皿的锈蚀B.有机肥的腐熟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食物的腐烂
25.
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C.干电池工作时电能变为化学能D.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26.
下列有关营养与健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
C.缺碘和碘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D.正常饮食一般能保证人体必需元素的摄入
27.
如下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B. 加热液体
C. 检查气密性D. 称量固体

4.填空题(共2题)

28.
根据要求书写化学符号:
(1)一个硫酸分子________;     (2)2个氧原子________;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 (4)氯化钠中的阳离子_________;
(5)硝酸铜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6)硫酸铝_________.
29.
用“>”、“<”或“=”填空:
(1)地壳中元素含量,硅元素_________铁元素;
(2)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沸点________氮气的沸点;
(3)1个钠离子中的电子数_________1个钠原子中的电子数;
(4)CH2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5.实验题(共1题)

30.
现有以下装置、仪器和药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F的名称:________。
(2)图A中实验室制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此装置有两处错误,请指出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从“C至H”中选择仪器_________(填序号,下同)组装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若用H2O2和Mn O2制取O2,为了使产生的气流比较平稳,应选E(或F)和______组合。
(4)若用图Ⅰ所示医用塑料袋进行排空气法收集O2,判断氧气收集满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