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9.00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0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08g。试计算:
(1)生成的氧气体积是______。(氧气的密度为1.43g/L)
(2)该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是________克.
(1)生成的氧气体积是______。(氧气的密度为1.43g/L)
(2)该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简答题- (共1题)
2.
从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中,选择合适的气体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填空。
(1)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的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理想燃料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常用作冶金工业中的还原剂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此气体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占空气含量五分之一体积的气体是_________,测定空气中该气体含量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的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理想燃料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常用作冶金工业中的还原剂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此气体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占空气含量五分之一体积的气体是_________,测定空气中该气体含量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稳定易分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
(4)实验3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_。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稳定易分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
(4)实验3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1题)
4.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M四种物质,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60 | 5 | 10 | 2 |
反应后质量/g | a | 5 | 32 | 20 |
A.a等于20 |
B.Y一定是催化剂 |
C.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还会有9g物质W生成 |
D.反应消耗或生成的X、Z、W质量比为20:11:9 |
5.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⑤ | C.①③④ | D.③⑤ |
7.
如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
C.图中反应物全是化合物 |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3 |
9.
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N ②Na+ ③
④P2O5⑤KClO3
①N ②Na+ ③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 |
B.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
C.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
D.⑤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3 |
10.
“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是从深海鱼油中提炼出来的能促进大脑发育的物质,化学式为C26H40O2,关于“脑白金”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它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 B.它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13:20:1 |
C.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D.它的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
14.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下列有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B.性质:CO2能溶于水,生成碳酸;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 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5.填空题- (共5题)
15.
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 D.臭氧与氧气是同种物质 |
16.
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
(2)要用如图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改变装置的方法是_____.若装置不变,改变药品,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_____(举一例).

(1)该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
(2)要用如图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改变装置的方法是_____.若装置不变,改变药品,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_____(举一例).
18.
硫酸亚铁(FeSO4)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一种药品。试计算:
(1)FeSO4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
(2)若某病人需要补充2.8g铁元素,医生需开给病人硫酸亚铁的质量是________。
(1)FeSO4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
(2)若某病人需要补充2.8g铁元素,医生需开给病人硫酸亚铁的质量是________。
19.
碳是人类接触得最早、利用得最多的元素之一。
(1)坚硬无比的金刚石,柔软易碎的石墨,还有神秘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这几种物质的性质存在差异,其原因是___。
(2)市场上出售的椰壳活性炭是以椰子壳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生产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极强的_____性,可以用于除去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3)下列所示的CO2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溶解性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1)坚硬无比的金刚石,柔软易碎的石墨,还有神秘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这几种物质的性质存在差异,其原因是___。
(2)市场上出售的椰壳活性炭是以椰子壳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生产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极强的_____性,可以用于除去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3)下列所示的CO2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溶解性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生产汽水 | B.光合作用 | C.生产化肥 |
6.实验题- (共2题)
20.
根据以下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l)写出图中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也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用A装置制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______,以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l)写出图中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也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用A装置制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______,以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21.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 ②CO2; ③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
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如下: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______△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________成立。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 ②CO2; ③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
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如下:
称量对象 | 反应前质量 | 反应后质量 | 质量差 |
试管+固体混合物 | m1 | m2 | △m1即(m1-m2) |
烧杯+澄清石灰水 | m3 | m4 | △m2即(m4-m3) |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______△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 | 反应前质量 | 反应后质量 | 质量差 |
试管+固体混合物 | 69.89g | 65.49g | △m1 |
烧杯+澄清石灰水 | 118.89g | 122.69g | △m2 |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________成立。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