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89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7

1.简答题(共2题)

1.
乙酸(俗称醋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饱和脂肪酸,下表列举了部分饱和脂肪酸的化学式、熔点和沸点,请你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推测丙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饱和脂肪酸的命名与分子中的______原子个数有关;
(3)这五种饱和脂肪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4)乙酸的水溶液中会含有较多的氢离子,则个氢离子可以表示为_______(填化学符号);
(5)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HCOOHH2O+CO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6)下列有关戊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戊酸是由原子构成的B.戊酸中含有氧分子
C.戊酸属于氧化物D.戊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10:2
2.
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图2为蒸馏装置,河水分别经图2与图1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________(从物质类别角度分析);
(2)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水和双氧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3.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1)上述实验方案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B图中白磷能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请你简述____________,C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烧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的反应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6
3
4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6
0.5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5g
B.a和d是反应物,d一定是催化剂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之和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变
E.若物质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4.
同学们对金属模块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并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进行了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一)图1是有关铁元素的一些信息:

(1)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亚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应为_________;
(2)C图应该是铁元素在________(填“海洋中”或“地壳中”)的含量分布图,人体中若缺少铁元素易得________症.
(二)同学们选取了硬币若干(面值分别为一元、五角,一角)和书钉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的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五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写一条即可).
探究实验一、第一小组同学将一枚五角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片刻,发现表面变黑.
(猜想与假设)
Ⅰ.五角币加热变黑,是因为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_______附着在五角币的表面;
Ⅱ.五角币加热变黑,是因为五角币上的镀铜与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验证)用洁净的干布擦一擦五角币上的黑色物质,黑色物质不易被擦去;请你另取一枚五角币设计实验证明猜想Ⅰ是不成立的(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铜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探究实验二、第二小组同学探究硬币与酸的反应
分别取一元硬币和一角(铝合金)硬币各一枚,放入小烧杯中,各加入5mL10%的稀盐酸,如图2所示,观察现象:B烧杯中有很少量的气泡产生;A烧杯中开始没有明显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B中快.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用途__________.
(2)A烧杯中开始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
(3)已知: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镍的化合物,并放出氢气,其反应没有铁与酸反应剧烈,镍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三、第三小组同学围绕订书钉开展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订书钉主要成分为铁,其表面镀了一种金属,可能是镁、铝、锌、铜中的一种:

(实验研究)
(1)证明书钉主要成分是铁,可采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
(2)为探究书钉表面的金属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块订书钉(40根钉子)(如图3甲所示),浸入酒精中,一段时间后能从订书钉块上取下一层胶水薄膜
②取上述订书钉块用棉花擦去酒精,并待酒精完全挥发后称量其质量为13.4g
③将其放入图3乙所示装置,并在干燥管口用氢气传感器测量氢气质量,同时记录质量变化(如图3丙所示,ml为天平示数,mH2为传感器示数---即氢气质量,已知干燥管中装的干燥剂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水分)
④5.8分钟时停止反应,取出装置中剩余订书钉,洗涤、干燥、称量,剩余订书钉质量为7.8g
(分析与结论)
(1)订书钉表面涂胶水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
(2)请结合图丙分析:
①图丙中P点纵坐标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②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为_______g.
③根据丙图可知订书钉表面镀的金属应该比铁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④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订书钉表面镀的金属应该是镁、铝、锌、铜中的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3题)

5.
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常用的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实验只需控制软水和硬水的体积相同即可
B.B实验可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C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
D.D为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中的ⅹ值可以任选
6.
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烛芯周围石蜡熔化
B.产生明亮火焰
C.放出热量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7.
下面是小胖同学归纳的初中化学中与“三”有关的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时的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B.过滤时的三靠”:玻璃棒未端轻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未端紧靠烧杯内壁;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C.“三黑”---三种常见的黑色氧化物: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木炭粉
D.化学反应前后的“三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8.
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氧可用作宇宙火箭的燃料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来制汽水
C.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9.
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B.冬天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因为分子停止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10.
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下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B.镆属于金属元素
C.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11.
小林同学对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理解正确的
A.:2个氮原子
B.:2个硫离子
C.:钾元素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每个过氧化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
12.
下列实验中,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O2通入石蕊试液中
A、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至刻度“1”
C、发白光、石灰水变浑浊
D、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A.AB.BC.CD.D
13.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及解释均合理的是( )
A.食品袋内充入氮气防止缓慢氧化,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B.储存碳酸氢铵时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因为碳酸氢铵易溶于水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主要因为干冰不易与水反应
D.为了保持自行车干净经常用水冲洗,因为可以防锈
14.
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小木条比较酒精灯火焰各层的温度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氨气和二氧化碳
15.
甲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乙图是炼铁高炉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加热氧化铁的酒精啧灴,再点燃酒精灯
B.乙图炼铁中原料焦炭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C.炼铁的主要原理是: Fe2O3+3CO 2Fe+3CO2  
D.图中一氧化碳参与的化学反应均体现了的还原性
16.
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倒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17.
下列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运送易燃、易爆物的车辆上做好安全警示
B.为防止发生瓦斯爆炸,矿井内严禁烟火
C.乘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禁带易燃易爆危险品
D.加油站消防设施老化、过期

4.实验题(共1题)

18.
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1)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 
(2)选择装置A和F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装置A和F的玻璃导管之间要用_________连接(填实验用品);
②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③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在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3)B或C装置均可用作制取的发生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C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方法及原理: ___________.
(4)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①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是___________(填图1中字母代号);
②将盛有氯化氢气体和制得的氨气的两个集气瓶(如图2所示)之间的玻璃片抽掉后会有大量白烟(氯化铵)产生,试结合微粒观点解释产生白烟的原因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