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2017年5月18日,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它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水分子笼中装有甲烷分子而成的“冰块”,可直接点燃。己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请计算:
(1)这种可燃冰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多少_______?
(2)这种可燃冰的质量为多少克时,与44g二氧化碳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____?
(1)这种可燃冰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多少_______?
(2)这种可燃冰的质量为多少克时,与44g二氧化碳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1)实验一:A瓶中无明显现象,B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B瓶中出现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式表示)_______________,该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
(2)实验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_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

(1)实验一:A瓶中无明显现象,B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B瓶中出现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式表示)_______________,该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
(2)实验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_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
3.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自然界的水。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自然界的水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二)生活中的水。
(资料在线)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摘录部分)。
感官指标: 水质无色无味且澄清透明。
化学指标: pH6.5~8.5;总硬度<250mg/L(以碳酸钙计); 铜<1.0mg/L,铝<0.2 mg/L……
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100个/mL等。
(2)自来水厂过滤前常加入明矾,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__来吸附色素和异味,从而达到感官指标。
(3)生活中鉴定硬水、软水的方法是,取少量饮用水中加入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现象的为硬水。生洁中若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水的组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自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琳水的组成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查阅资料)
水难导电,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导电性。
(进行实验)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分析)
(4)两个电极附近产生很多气泡,a管内气泡产生较b管快,小组成员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尖嘴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放在b端管口燃着的木条_________。分析得出: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进而推出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5)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一)自然界的水。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自然界的水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二)生活中的水。
(资料在线)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摘录部分)。
感官指标: 水质无色无味且澄清透明。
化学指标: pH6.5~8.5;总硬度<250mg/L(以碳酸钙计); 铜<1.0mg/L,铝<0.2 mg/L……
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100个/mL等。
(2)自来水厂过滤前常加入明矾,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__来吸附色素和异味,从而达到感官指标。
(3)生活中鉴定硬水、软水的方法是,取少量饮用水中加入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现象的为硬水。生洁中若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水的组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自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琳水的组成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查阅资料)
水难导电,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导电性。
(进行实验)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分析)
(4)两个电极附近产生很多气泡,a管内气泡产生较b管快,小组成员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尖嘴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放在b端管口燃着的木条_________。分析得出: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进而推出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5)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
C.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E.氢、氧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
3.单选题- (共25题)
6.
空气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B.铁生锈属于氧化反应 |
C.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0%和21% |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8.
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她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进化研究。在人体内,氨基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合成蛋白质。脯氨酸(C5H9NO2)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十八种氨基酸之一。下列有关脯氨酸(C5H9NO2)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脯氨酸分子由5个碳元素、9个氢元素、1个氮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
B.脯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5g |
C.脯氨酸属于氧化物 |
D.脯氨酸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的质量分数 |
13.
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A.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稀盐酸滴入铜绿粉末,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的固体 |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
D.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
18.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中生物能存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
B.通过低温加压,氧气可以转化成淡蓝色的液氧 |
C.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D.火箭发射需要大量液氧,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 |
19.
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
B.氧化铜与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 |
C.二氧化碳与氮气(澄清石灰水) |
D.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
20.
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中,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固定装置时,先装药品,待固定试管后再塞上橡皮塞 |
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
D.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
21.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A.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该瓶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
C.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 |
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
22.
下列有关过滤描述正确的是( )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一切杂质 |
B.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 |
C.过滤用到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等仪器 |
D.如果因滤纸破了导致滤液浑浊,需要用原来的过滤器重新过滤 |
2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理念与做法,不合理的是
A.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 |
B.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 |
C.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
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 |
25.
下列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称取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
B.用镊子添加砝码,直接用手移动游码 |
C.称取指定质量的药品时,应先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再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
D.天平使用完毕,应在天平托盘架下套上橡胶垫 |
28.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
C.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
4.填空题- (共3题)
29.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相应信息: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中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中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请用“>”、“<”或“=”填空。
(1)质子个数:一个氯原子________一个氯离子;
(2)分子间空隙:水蒸气_________冰;
(3)人体中元素含量:钙_________铁
(4)50mL酒精+50mL水_________100mL。
(1)质子个数:一个氯原子________一个氯离子;
(2)分子间空隙:水蒸气_________冰;
(3)人体中元素含量:钙_________铁
(4)50mL酒精+50mL水_________100mL。
31.
元素符号、化学式等是化学用语,以下内容请你用最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太阳上含量最多的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汞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太阳上含量最多的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汞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32.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与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B_________、C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仪器_______________(在A~G中选择)组装,实验时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H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气体从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4)利用如图的装置,可以粗略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第1步: 在一个容积为V毫升的集气瓶中加入V1毫升(少量)的水,量筒中预先装入V2毫升的水。
第2步: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再塞紧塞子。
第3步: 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松开止水夹。此时水进入集气瓶,最终量筒中的水面停止在刻度V3毫升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此设计方案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方案中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1)写出仪器名称:B_________、C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仪器_______________(在A~G中选择)组装,实验时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H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气体从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4)利用如图的装置,可以粗略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第1步: 在一个容积为V毫升的集气瓶中加入V1毫升(少量)的水,量筒中预先装入V2毫升的水。
第2步: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再塞紧塞子。
第3步: 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松开止水夹。此时水进入集气瓶,最终量筒中的水面停止在刻度V3毫升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此设计方案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方案中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25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