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______次实验;
(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4)15g碳酸钙中各元素质量比是_______;
(5)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
实 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加入样品的质量/g | 5 | 10 | 15 | 20 |
生成CO2的质量/g | 1.76 | 3.52 | 4.4 | m |
(1)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______次实验;
(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4)15g碳酸钙中各元素质量比是_______;
(5)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据媒体报道某家长带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后,投入下水道内,发生爆炸。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并要探究某下水道的气体的成分:(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猜想)
Ⅰ含有可燃性气体CO;
Ⅱ含有可燃性气体CH4;
Ⅲ含有可燃性气体_________和_________;
(收集气体)
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水倒出,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气体。
(进行实验)
(作出判断)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_________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___________的存在。利用其化学性质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有同学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定量探究,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

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证明气体X成分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则气体X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气体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______
(猜想)
Ⅰ含有可燃性气体CO;
Ⅱ含有可燃性气体CH4;
Ⅲ含有可燃性气体_________和_________;
(收集气体)
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水倒出,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气体。
(进行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 |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 略 | 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
(2) |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略 | 目的是除去_________ |
(3) |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用干燥且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②用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 ①烧杯内壁有______ ②烧杯内壁变浑浊 | ①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②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 |
(作出判断)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_________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___________的存在。利用其化学性质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有同学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定量探究,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

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证明气体X成分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则气体X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气体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______
A.可能只有甲烷 |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
C.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 |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
E.可能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 |
3.综合题- (共1题)
3.
化学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1)身边的化学
①“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低碳出行”中“低碳”是指较低的气体排放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选填“乳化”或“溶解”)功能。
③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硫化氢、二氧化碳等物质。
①可燃冰属于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甲烷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海水淡化工程在我国沿海省份如广东、天津等地取得快速发展,它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水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利用如图装置得到淡水的方法与实验室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
③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____________(填符号)构成。
(4)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天然最硬的物质___________ ②2个氨分子___________
③引起煤气中毒的物质_______④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___________
⑤点燃火焰是蓝色的物质___________(写一种)
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
(1)身边的化学
①“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低碳出行”中“低碳”是指较低的气体排放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选填“乳化”或“溶解”)功能。
③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硫化氢、二氧化碳等物质。
①可燃冰属于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甲烷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海水淡化工程在我国沿海省份如广东、天津等地取得快速发展,它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水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运动快慢 | B.分子质量 | C.分子间隔 | D.分子种类 |
③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____________(填符号)构成。
(4)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天然最硬的物质___________ ②2个氨分子___________
③引起煤气中毒的物质_______④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___________
⑤点燃火焰是蓝色的物质___________(写一种)
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
4.推断题- (共1题)
4.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丙为单质,其余三种物质均为化合物,甲、乙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相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乙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丁为无色气体,则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丁→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乙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丁为无色气体,则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丁→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单选题- (共14题)
6.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变化前后它们的质量分别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变化前/g | 3 | 8 | 5 | 4 |
变化后/g | 7 | 2 | 5 | 6 |
A.丙一定是该反应物催化剂 | B.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 |
C.甲一定为氧化物,且丁可能为单质 |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7.
“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单质:金刚石、液氧、活性炭 | B.化合物:天然气、氯化钠、硫酸铜 |
C.溶液:盐酸溶液、硫酸铜溶液、牛奶溶液 | D.氧化物:水、二氧化碳、过氧化氢 |
8.
下列事实和相应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苯分子 | 分子虽小,但真实存在 |
B | 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柔软 | 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
C | 敞口放置的酒精溶液逐渐为稀 | 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去 |
D |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 |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A.A | B.B | C.C | D.D |
9.
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甲醇有剧毒,不能食用,其分子结构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下列有关甲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
B.甲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
D.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
10.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电光源 |
B.干冰在医疗上可用作血液制品储存和运输的制冷剂 |
C.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过滤净水即得软水 |
D.蜡烛燃烧产生黑烟是因为蜡烛中有炭黑 |
11.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且不具备燃烧 |
B.实验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
C.实验三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
D.实验四测量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C.硫在氧气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D.木炭放入氧气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少量) | 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氧化钙 | 石灰石 | 高温煅烧 |
B | 氯化钾 | 二氧化锰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
C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点燃 |
D | 铜 | 氧化铜 | 通入氧气加热 |
A.A | B.B | C.C | D.D |
15.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
B.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 |
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
16.
把某温度下m g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以用下列曲线表示的是( )


A.A | B.B | C.C | D.D |
17.
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
B.白磷在冷水,通入空气后能燃烧 |
C.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D.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