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78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3

1.流程题(共2题)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处理某含汞废水的主要流程如下:

(1)Na2S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2)含汞废水中的HgCl2与Na2S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
随着炼铁技术的进步,对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大势所趋。竖炉冶铁工艺流程如下:

(1)粉碎矿石的目的是_______。
(2)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在催化反应室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同学们发现两支蜡烛都熄灭了。
(提出问题)实验A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所以蜡烛熄灭。
猜想2:烧杯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
实验I:点燃蜡烛,塞紧胶塞。待蜡烛熄灭后,用放大镜照射白磷。观察到白磷燃烧。
实验II:经检测,实验A中,蜡烛熄灭时,烧杯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3%。在集气瓶中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收集气体,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和燃烧的红磷,实验记录如下:
V(O2):V(CO2
蜡烛
红磷
1:4
燃烧
燃烧
1:5
燃烧
燃烧
1:6
熄灭
燃烧
1:9
熄灭
燃烧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
(3)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实验II证明猜想2错误,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5)结合实验I与实验II,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实验反思)
(6)通过此实验,同学们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如_______。

3.科普阅读题(共1题)

4.
科普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2018年12月,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就是CO2.CO2的浓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如何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
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等。
地质封存:将CO2注入特定的地层,该方法最大的风险是CO2泄漏,局部CO2浓度快速上升,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等。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CO(NH2)2]、甲醇(CH3OH)等资源。2017年8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在二氧化碳的处理过程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____。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____元素。
(3)上述综合利用CO2得到的产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
(4)写出上述将CO2转化成CO和O2的化学方程式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 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C 海洋封存CO2会引起海水酸化,发生了反应CO2+H2O═H2CO3
D 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2 MgCO3

4.单选题(共14题)

5.
下列诗句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6.
我国为航天大国,火箭发射成功率世界领先。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N2O4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乙中氮、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D.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7.
下列化学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2HB.H2C.2H2D.2H+
8.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N2B.O2C.CO2D.稀有气体
9.
下列不能用来鉴别CO2和O2的是
A.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倒入澄清石灰水
C. 观察颜色 D. 伸入燃着的木条
10.
关于下列物质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用作制冷剂B.氯化钠用于调味品
C.浓硫酸用于食品干燥剂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1.
20℃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
12.
20℃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 溶液③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 将溶液②升温至40℃,溶液质量增大
D. 将溶液③升温至40℃,溶液浓度增大
13.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不是其俗称的是
A.纯碱B.烧碱
C.苛性钠D.火碱
14.
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的示数变小,此现象说明浓盐酸具有
A.酸性B.腐蚀性
C.吸水性D.挥发性
15.
向下列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aHCO3溶液B.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C.Fe2O3粉末D.NaCl溶液
16.
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柠檬汁(2~3)
B.橘子汁(3~4)
C.西瓜汁(5~6)
D.牙膏(8~9)
17.
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佝偻病的是
A.铁B.锌C.碘D.钙
18.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取用固体药品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

5.选择题(共1题)

19.

(﹣2)3的值为(  )

6.填空题(共3题)

20.
如图是北汽研发的电动跑车。

(1)当汽车受到撞击时,会弹出安全气囊。请补全气囊弹出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N32Na + ____
(2)锰酸锂电池是一种车用电池,其正极材料为Li2Mn2O4。Li2Mn2O4中所含的金属元素有Li和_______。
21.
水是生命之源。
(1)空气制水机能充分利用大气中的水分制出饮用水,主要过程如下:

①能被过滤装置除去的有害物质的直径_____(填“大于”或“小于”)滤孔直径。
②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压缩冷凝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液态水,变化的是_____。
(2)电解水实验如右图所示,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
22.
午餐时间,很多同学准备了自热米饭。

(1)某自热米饭的配料包括米饭、牛肉、萝卜、土豆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
(2)其加热原理是利用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7.实验题(共4题)

23.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_______。
(2)能用D装置收集CO2的原因是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4.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

(1)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2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25.
进行如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现象是_______。
(3)有一只试管中的溶液不与Fe反应,原因是_______。
26.
实验室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操作④中量筒的量程是_____(填“10 mL”、“50 mL”或“100 mL”)。
(2)若操作③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配制好的溶液要装在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请在如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