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2019届上学期初三年教学质量期末检测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7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5

1.流程题(共1题)

1.
科学家研究发现,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制取甲酸(CH2O2),甲酸进一步转化成甲醇(CH4O),有关微观示意图和流程图如下所示。

(1)图1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a作用下转化为甲酸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分析图2中反应①②,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______。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③中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4)综合图1和图2可知,制取甲醇的过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填反应序号)。

2.计算题(共1题)

2.
某造纸厂废水中含有氢氧化钠,现用9.8 t 20﹪的稀硫酸(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处理80 t的该废水,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求:(1)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_______。
(2)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3.推断题(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受“2018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启示,设计如下模拟赛道进行化学知识复习。“赛道”上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固体物质,E为可燃性气体。
(1)若“赛道”上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能支持E的燃烧。
① B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______。
② 若C与D反应发出耀眼白光,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
③ 从燃烧的条件考虑,要使E在D中燃烧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2)若“赛道”上 A、B、C、D 四种物质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用B或C制取氧气所需的催化剂可由A分解制得;C可生成D,D可生成E。

① B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 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单选题(共10题)

4.
“铜绿”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Cu2(OH)2CO32X + CO2 ↑ + 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u2O 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C.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反应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
5.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4个氢原子:2H2B.1个锌离子:Zn+2C.碳酸钠:NaCO3D.3个氮气分子:3N2
6.
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暗香来”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分解成原子D.分子的质量很大
7.
亮氨酸(C6H13NO2)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4种元素组成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含有氧分子D.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4
8.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用冷碟压在蜡烛火焰上,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用加热的方法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D.将铁钉分别半浸没于纯水和食盐水中,比较生锈的快慢
9.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作燃料,是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B.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洗洁精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油污D.活性炭除冰箱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10.
在如图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mL紫色石蕊试液和5mL澄清石灰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
B. 右边试管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产生
C. 充分反应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
D. 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
11.
2018年环境日我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C.城市道路定时洒水,以减少PM2.5的含量D.出行尽量选择步行或骑“共享单车”
12.
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正确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碘会引起龋齿
C.缺锌会导致甲状腺疾病D.缺钙会导致侏儒症
13.
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粗盐B.量取9.5mL水
C.过滤D.蒸发

5.填空题(共3题)

14.
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钴(Co)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硬度大。常温下,钴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被锈蚀;加热时,钴会与氯气、硫等起化学作用,生成氯化物、硫化物等,其中二氯化钴(CoCl2)吸水后由蓝色变成了红色。 在工业上,钴可以制成多种合金;在医疗上,钴的一种化合物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成分,可用来医治恶性贫血、气喘、脊髓肋病等。
(1)写出金属钴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
(2)已知二氯化钴和硫化钴中钴元素的化合价相同,请写出硫化钴的化学式______。
(3)图1为钴原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①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请把图2的信息补充完整。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钴合金的硬度大于钴
B.钴及其化合物均无需密封保存
C.人体缺乏钴元素可以补充维生素B12 
D.二氯化钴可用于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水
15.
古时所说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五金”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
(2)锡制品在泉州具有悠久的历史。锡箔的打制是利用了锡的______性。
(3)铁保存不当容易生锈,铁锈蚀是因为铁跟______等物质作用的结果。自行车链条采用_______的方法来防止生锈。
(4)《淮南万毕术》一书中描述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某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检验滤渣成分时,发现其中有铁粉,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
__________
滤渣中含有铁粉
 
根据上述结论,滤液中的溶质______(填“有”“没有”或“可能有”)硫酸铜。
(5)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硝酸银(AgNO3),加入适量的铁屑进行置换反应以回收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6.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1)从微观上看,水是由________构成。
(2)检验某井水是否为硬水:取样滴加肥皂水,搅拌后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水样是硬水。
(3)将自来水制成纯净水的一种方法:________。
(4)如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g。
②40℃时,12.5 g该物质投入50 g水中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若要使该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再加入_______g该物质。
(5)高温条件下水蒸气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实验题(共2题)

17.
根据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制取一瓶氧气,可从A、B、C、D中选择的装置是______,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利用B装置与F装置的______(填“a”或“b”)端连接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装入药品前可用注射器E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目的是_______。
②将注射器E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E的活塞,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缓慢推动注射器E的活塞后,观察到____________,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18.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如图1所示,在圆筒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3个点(K1、K2、K3)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2所示,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表1  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
 
表2 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蜡烛



 
熄灭时间/s
低处(a3)
中处 (a2)
高处(a1)
熄灭时间/s
106
164
199
 
106
19.8
19.1
18.5
164
18.9
17.7
x
 
 
 
 
 
199
18.6
17.1
16.5
 
 
 
 
 
 
(1)实验获取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① 三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② 表2中,x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17.9 B.17.2 C.16.1
③ 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细化:______。
④ 纵看表2数据,______(填“低”“中”或“高”) 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3和图4所示。

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______,原因是______。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