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77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5

1.综合题(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少量硫酸铜溶液加入了其中,结果发现试管中生成气体的速率加快了,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请写出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小组中晓华同学认为硫酸铜溶液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催化剂,但小敏同学不赞同晓华同学的观点,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了好奇,如是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当稀硫酸溶液中存在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时,活动性强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会加快。那么该小组同学除了观察到试管中生成气体的速率加快外,他们还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下列金属加到锌与稀硫酸反应的试管中可以加快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
A.NaB.AlC.FeD.Ag
(4)小组同学想要探究硫酸铜溶液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请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________
(5)小组同学按(4)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发现硫酸铜溶液浓度过大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反而减慢,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6)已知12g碳(由碳12原子构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6.02×1023个,求36g金属镁中含有的镁原子个数。(需要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做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取了2g二氧化锰于烧杯中,并加入了100g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98.8g,求溶液中所含过氧化氢的质量。

3.流程题(共1题)

3.
氮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等工业。工业常用PSA变压吸附制氮气,某学习小组查阅到相关制氮气工艺流程,并展开学习,请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
(1)、碳分子筛对不同气体的吸附强度不同,如图所示;
    
(2)、气压越大,碳分子筛吸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3)、碳分子筛可以再生,能重复使用。
①请由高到低依次写出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符号_______
②根据工艺流程,资料1图像中气体①是_______
③碳分子筛再生的方法是_______
④N2和H2在500℃、200MPa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2O3两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
猜想①:红色粉末是Cu; 猜想②:红色粉末是Fe2O3
猜想③:红色粉末是Cu 和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同学们为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
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 g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玻璃管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小蒋同学初步分析表中的数据后,马上得出猜想_______(填“①”“②”“③”)肯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为了防止烧杯中液体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A和B的连接,但小明认为不需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4)实验后小组内有同学指出:上图装置未进行尾气的处理。于是有同学设计了用如图装置代替原装置,则C装置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5.简答题(共1题)

5.
(1)已知某混合物由氧化铁、氧化亚铁和碳酸钙三种物质组成,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字母W表示)范围为____________
(探究)某同学为了测定10g该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图1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作气体干燥剂)

(2)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锥形瓶内装入的液体是稀盐酸,则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除了要知道进入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还必须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
(5)若实验结束后需要回收锥形瓶内的残留固体物,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6)某同学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体积分数为60%的氧气(假设集气瓶中水被全部排入量筒中),则通入的氧气和空气的体积比大约是(整数比) ________

6.单选题(共9题)

6.
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过程的是()
A.工业用水制氢气B.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
C.石墨转换为金刚石D.氧气转化为臭氧
7.
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7:1
B.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
C.中氩气(Ar)作反应物
D.中反应为:2FeTiO3+6C+6Cl22X+2TiCl4+6CO,则X为FeCl3
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9.
在点燃条件下,M和N反应生成X和Y。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M
N
X
Y
微观示意图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在该反应中,生成X和Y的质量比为9:22
C.M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在该反应中,M和N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0.
调查显示,约12%中国男性的死亡归因于烟草使用,每年有60万人因二手烟草烟雾暴露而死亡。烟草的重要成分烟碱,俗名尼古丁(C10H14N2)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并引发多种疾病。下列有关烟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烟碱属于化合物B.烟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C.烟碱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7D.烟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1.
某班同学在对所学物质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该物质的功,又可以体现该物质的过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B.氮气可以做食物的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以做气体肥料D.金刚石切割玻璃
12.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C.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13.
2018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各地积极行动,落实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B.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C.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D.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B.加热液体C.排水法收集氢气D.量取9.3mL液体

7.填空题(共1题)

15.
很多家庭开始使用“扫地机器人”,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扫地,而且简单实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扫地机器人”机身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铝合金,它属于 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该款机器人的电池可以利用太阳能充电,则在充电过程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能;太阳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单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单质的粒子是____
(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金属铜、铝的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
(4)根据扫地机器人的制造、使用情况,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