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76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4

1.计算题(共1题)

1.
研究小组为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含量,称取2.00g该样品,加热,收集产生的氧气。在该条件下测得氧气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

①2KClO32KCl+3O2↑;
②该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0g·L-1
③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2)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研究小组对“物质燃烧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普通棉花着火点为l50℃。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U型管放有棉花,右侧棉花中裹有少量白磷。
(实验步骤)I.检查装置(由a、b、c、d连接而成)气密性。
Ⅱ.按图l标注,向装置内添加适量药品。
Ⅲ.向装置b烧杯内加入冰水,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通入O2
Ⅳ.……
V.按步骤Ⅳ操作后,观察到白磷及棉花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关闭K1,打开K2,向U型管通入CO2
回答问题:
(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
(2)步骤Ⅲ中,观察到U型管内可燃物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Ⅳ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①操作1:关闭K1,打开K2,通入CO2至装置c中。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此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2:将装置b烧杯内的水换成40℃以上的热水。
现象:_________________。
③操作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图中装置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现象:观察到U型管右端先产生白烟,片刻后U型管右端的棉花开始燃烧。
(4)步骤V中可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____,说明CO2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价)
(5)对照教材实验(如图),本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写一条)。

3.简答题(共2题)

3.
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将盛有浓氨水的塑料盖套住长玻璃管下端后,白纸逐渐变红。在室温下红色从数字1到达8的位置,需2 min;若将塑料盖浸入热水中,需1 min。后者时间更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已知:氨气(NH3)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滴加等量浓氨水和浓盐酸后,迅速封闭两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在数字7位置首先产生白烟。试解释白烟没有在玻璃管中间首先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
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个-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如图示意的I、II、III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回答问题:
(1)催化剂能实现物质间的高效转化。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标号)。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2)在一定温度、压强及催化剂的条件下,环节I还生成了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观察c和d的分子结构模型,二者是否为相同物质? _______ (填“是”或“否”)。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
(4)“二氧化碳变汽油”的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可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条即可)。

4.推断题(共1题)

5.
2018年1月,厦门地铁Ⅰ号线正式开通。地铁Ⅱ号线、Ⅲ号线、Ⅳ号线也将陆续开通。爱萌同学采用“地铁线路图”的形式,将不同物质的转化关系表示如下图(圈中“→”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

(1)在图中已知的6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可作燃料的是_______。
(2)通过CH4或CO2的转化可以完成“Ⅰ号线到 Ⅱ号线的换乘”,请任选一转化完成“换乘”,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H2O→Z”发生分解反应,X含有两种且其中一种与Z相同,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若Y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写出上述转化中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流程题(共1题)

6.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兴趣小组将浑浊的河水净化,并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1所示。

回答问题:
(1)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Ⅰ是__________ 。
(2)操作Ⅱ:图2装置能除去液体A中的异味和色素,则液体A从b端通入,原因是___________。
(3)操作Ⅲ是_________________。取少量蒸馏水于烧杯中,加肥皂水,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6.单选题(共10题)

7.
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用粮食酿酒B.用石块建长城C.用石刀刻甲骨文D.用指南针引航
8.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x的值为44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l:4
9.
西达本胺是一种抗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达本胺属于混合物B.西达本胺由48种元素组成
C.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D.西达本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高温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化学式

C
CO
H2
微观
示意图




 
A.甲的化学式为CO2B.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碳原子和氧原子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化合物D.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1.
锌锵黄(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6B.+5C.+2D.+1
12.
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铜粉,管中的空气体积为50 mL,将活塞拉至30 mL刻度处的注射器和瘪的气球接在玻璃管的两端,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的气体全部挤入玻璃管,此时注射器的活塞停在14mL刻度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硫粉代替铜粉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铜粉过量是为了使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
C.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7.5%
D.未冷却至室温即读取注射器读数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1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违背该理念,可直接排放的物质是
A.氮气B.二氧化硫C.固体粉尘D.工业废水
14.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炭粉
隔绝空气,充分灼烧
C
比较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用集气瓶收集两种气体,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
D
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粉末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少量水,用手触摸管壁
 
A.AB.BC.CD.D
15.
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处理燃气罐着火:先用浸湿的被褥盖灭,迅速关闭阀门,再转移到安全地方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16.
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滴加液体B.取用固体粉末C.点燃酒精灯D.闻气味

7.填空题(共1题)

17.
如图是镓元素的相关信息。

(1)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则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
(3)镓原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离子,写出镓离子符号:__________。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常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同时生成另一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题(共1题)

18.
根据下图所示仪器(装置)回答问题(省略夹持仪器)。

(1)仪器e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制备并收集用于做铁丝燃烧实验的氧气,组装装置除需仪器a、c、i.j外,还需选用_______ (填标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
(3)写出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欲使反应随时发生或终止,应选取仪器___ (填标号)组装发生装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