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下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⑴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⑵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⑶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⑵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⑶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补钙品(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的说明中标明含钙量为30%。李琳同学为了检验该产品,取l0g补钙品放入100g稀盐酸中,HCI与补钙品的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g.求:
(1)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1)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3.单选题- (共9题)
5.
同学们从课本和资料中发现,许多元素有多种单质,如H2、H3;C60、C90、C240;N5、N60.根据这种现象他们做出了推测:①同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 ②单质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分子结构 ③单质的研究前景广阔 ④同种元素的单质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你认为以上推测正确的是()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③④ D. ①②③④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③④ D. ①②③④
7.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归纳与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8.
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
9.
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溶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 B.“普通水”含有氧分子 |
C.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 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
11.
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步骤配制好的80g6%的氧化钠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则对试剂瓶中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不变 | B.溶剂质量不变 |
C.溶液的质量不变 |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
4.选择题- (共5题)
13.
“十·一”黄金周期间,某风景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旅游的人数变化如下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
(1)请判断七天内游客人数最多的是哪天?最少的是哪天?它们相差多少万人?
(2)若9月30日的游客人数为2万人,求这7天的游客总人数是多少万人?
14.
“十·一”黄金周期间,某风景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旅游的人数变化如下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
(1)请判断七天内游客人数最多的是哪天?最少的是哪天?它们相差多少万人?
(2)若9月30日的游客人数为2万人,求这7天的游客总人数是多少万人?
15.
“十·一”黄金周期间,某风景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旅游的人数变化如下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
(1)请判断七天内游客人数最多的是哪天?最少的是哪天?它们相差多少万人?
(2)若9月30日的游客人数为2万人,求这7天的游客总人数是多少万人?
16.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
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
5.填空题- (共5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化学式为O3)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
③用途: ;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生成物也相同.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
材料1.臭氧(化学式为O3)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
③用途: ;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生成物也相同.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
18.
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下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两瓶内壁可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如图所示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 ,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 .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 ,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 .
19.
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 、 三个因素有关.
(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
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 、 三个因素有关.
(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
20.
科学兴趣小组想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度的因素.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克二氧化锰粉末,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气泡产生速度,记录如下:

(1)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与 的关系.
(2)为了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氧气,请你写出检验的方法:
(3)实验完,利用过滤法回收剩余溶液中的二氧化锰.在过滤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有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 | 5% | 10% | 15% |
MnO2质量 | 0.2克 | 0.2克 | 0.2克 | 0.2克 |
气泡产生的速度 | + | ++ | +++ | ++++ |

(1)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与 的关系.
(2)为了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氧气,请你写出检验的方法:
(3)实验完,利用过滤法回收剩余溶液中的二氧化锰.在过滤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有
21.
(10分)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1)实验室制取CO2时,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名称是 ;用装置A还可制取 (填一种气体即可)。
(2)收集CO2的装置是 。
(3)如图E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

A B C D E
(1)实验室制取CO2时,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名称是 ;用装置A还可制取 (填一种气体即可)。
(2)收集CO2的装置是 。
(3)如图E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5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