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石头纸”是一种介于纸张和塑料之间的新型材料(主要成份为碳酸钙)。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 50g 碎纸样品。分别在 5 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1)10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气体__克。
(2)烧杯__填序号)中记录的实验数据有明显错误,理由是__。
(3)求所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⑤ |
加入样品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40 | 60 | 80 | 100 |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88 | 1.76 | 2.44 | 3.52 | 3.52 |
(1)10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气体__克。
(2)烧杯__填序号)中记录的实验数据有明显错误,理由是__。
(3)求所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 (共15题)
3.
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 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 主要反应原理为 2NaClO3 ="=" 2NaCl+3O2↑。一根氧烛大约可以供 100 个人呼吸 1 小时。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氧烛是一种纯净物 | B.氧烛产生氧气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
C.运输氧烛时,应防止撞击 | D.NaClO3中 Cl为-1 价 |
5.
下列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
D.氧化汞能分解出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
7.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 DEPA 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 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 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17 |
C.由 4 种元素组成 | D.由 31 个原子构成 |
8.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
11.
下列实验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后停止加热 |
B.“净化浑浊的河水”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
D.“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 |
13.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比较 Fe、Cu、Ag 的金属活动性 | 将铁丝分别浸入 CuSO4溶液和 AgNO3溶液 |
B | 用最好的方法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 | 加食盐 |
C | 除去二氧化锰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 | 区分黄金和黄铜片 | 灼烧 |
| | |
A.A | B.B | C.C | D.D |
14.
向 AgNO3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Al、Cu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
B.滤渣中一定含有 Ag,可能含有铜 |
C.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液体中一定存在三种金属单质 |
D.滤液中一定含有 Cu(NO3)2,一定不含 AgNO3,不一定含有 Al(NO3)3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2题)
19.
结合右表(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铍(Be)属于“金属”或“非金属”中的 ________元素;H2 是由________构成的物质(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一个锂(Li)原子容易失去_______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用符号可以表示为_______;Mg原子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________。
(3)从原子结构上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数。

(1)铍(Be)属于“金属”或“非金属”中的 ________元素;H2 是由________构成的物质(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一个锂(Li)原子容易失去_______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用符号可以表示为_______;Mg原子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________。
(3)从原子结构上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数。
20.
在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小组同学从附近河流中取了一定量的水做水样,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用下图简易净水器对水样进行初步净化。其中使水样通过(填字母)_______层主要除去 固体不溶性杂质,通过(填字母)_______层以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及臭味。

A. 小卵石 B. 石英砂 C. 活性炭
(2)检验净化后的水是软水或硬水的方法是(填字母) _______。
A. 用肥皂水 B. 加热煮沸 C. 蒸馏
(3)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
(4)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漂白粉,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5)为了确定水的组成,课外小组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请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此时可以用_______检验生成的氧气。
(6)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①在_______℃时,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将 t2℃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此时________填“能”或“不 能”)确定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的晶体多。

②在t2℃时,能配成硝酸钾溶液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 留小数点后一位)。
(1)用下图简易净水器对水样进行初步净化。其中使水样通过(填字母)_______层主要除去 固体不溶性杂质,通过(填字母)_______层以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及臭味。

A. 小卵石 B. 石英砂 C. 活性炭
(2)检验净化后的水是软水或硬水的方法是(填字母) _______。
A. 用肥皂水 B. 加热煮沸 C. 蒸馏
(3)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
(4)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漂白粉,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5)为了确定水的组成,课外小组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请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此时可以用_______检验生成的氧气。
(6)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①在_______℃时,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将 t2℃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此时________填“能”或“不 能”)确定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的晶体多。

②在t2℃时,能配成硝酸钾溶液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 留小数点后一位)。
5.实验题- (共2题)
21.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仪器名称:a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发生装置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 B 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3)若要制取氢气,在 B 中装有锌粒,那么长颈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 (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 E 置收集该气体,气体从_______ (填“b 或“c”)进入。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难溶性气体,将 B 装置改进为 C 装置 (多孔隔板用来 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_______。
(5)某同学从图中选用适当装置成功的制备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同学将气体通入D装置中,则该装置中所加入的试剂应为_______ (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把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倒插在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下图所示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填字母代号 )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仪器名称:a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发生装置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 B 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3)若要制取氢气,在 B 中装有锌粒,那么长颈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 (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 E 置收集该气体,气体从_______ (填“b 或“c”)进入。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难溶性气体,将 B 装置改进为 C 装置 (多孔隔板用来 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_______。
(5)某同学从图中选用适当装置成功的制备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同学将气体通入D装置中,则该装置中所加入的试剂应为_______ (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把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倒插在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下图所示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填字母代号 )

A.丙气体一定是 H2 |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 C.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