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如图是教材中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容下列问题:

(1)A装置是过滤装置,请指出图中一处错误:_____;
(2)B装置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想成功的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的现象,应注意的操作是_____(写一条即可);
(3)C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4)D装置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不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通过实验改进可以完成该定律的验证,以下合理的做法是_____。(填字母序号)

(1)A装置是过滤装置,请指出图中一处错误:_____;
(2)B装置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想成功的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的现象,应注意的操作是_____(写一条即可);
(3)C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4)D装置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不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通过实验改进可以完成该定律的验证,以下合理的做法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装置不变仅将碳酸钠换成金属锌 |
B.装置不变仅将碳酸钠换成硝酸钡溶波 |
C.药品不变,将烧杯换成锥形瓶,并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 |
D.以上均不合理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和少量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图I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0g水垢中。随反应进行,装置C质量的变化如图Ⅱ所示。请回答:
(1)反应结束后总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g;
(2)若各装置内均恰好完全反应且不考虑盐酸的挥发,请根据图Ⅱ数据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反应后向装置内通入氮气是为了让测量更准确,如果省略这一步骤会使得最终得到的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4)根据以上探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1)反应结束后总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g;
(2)若各装置内均恰好完全反应且不考虑盐酸的挥发,请根据图Ⅱ数据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反应后向装置内通入氮气是为了让测量更准确,如果省略这一步骤会使得最终得到的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4)根据以上探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根据本题的数据还可以求出氢氧化镁在水垢中的质量分数 |
B.如果实验过程中逐滴滴加10%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恰好消耗的盐酸溶液质量为m,再结合本题数据可求出氢氧化镁在水垢中的质量分数 |
C.本实验还可以通过实验后过滤、洗涤并干燥滤渣,称量滤渣质量来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3.流程题- (共1题)
3.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已知 Ag2SO4微溶于水;AgOH为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加入硝酸钡生成的沉淀是_____(写化学式,下同),加入过量 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
(3)取少量滤液A,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若发现酚酞变红,结合整个探究过程,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加入硝酸钡生成的沉淀是_____(写化学式,下同),加入过量 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
(3)取少量滤液A,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若发现酚酞变红,结合整个探究过程,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
4.单选题- (共17题)
4.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
B.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
C.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
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
6.
近期微博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1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六氯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B.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
C.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
D.苯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小于10% |
7.
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
SiO2 ②SiO2+Na2CO3
Na2SiO3+CO2↑
③SiO2+2C
Si+2CO↑ ④Si+2NaOH+H2O
Na2SiO3+2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Si+O2


③SiO2+2C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 | B.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可燃性气体 |
C.Na2SiO3中 Si 为+4 价 | D.Si 和 SiO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8.
归纳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小红同学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如图所示)。下列表格中的各组物质不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选项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黑色固体 | 木炭 | 二氧化锰 | 氧化铁 |
B | 盐类物质 | 熟石灰 | 食盐 | 生石灰 |
C | 溶液 | 糖水 | 生理盐水 | 泥浆 |
D | 化石燃料 | 石油 | 煤 | 酒精 |
A.A | B.B | C.C | D.D |
10.
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溴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5 |
B.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
C.溴原子的核外有35个电子 |
D.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 |
11.
下列曲线变化趋势反映的对应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B.用粗砂纸打磨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划痕处出现红色物质 |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
D.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由蓝色变紫色再变红色 |
14.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温度对分 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 | B | 探究金属活动性 强弱 | ![]() |
C | 探究氧气是燃烧 的必要条件 | ![]() | D | 探究CO2与水 发生反应 | ![]() |
A.A | B.B | C.C | D.D |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测定结果如图A、B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吸热反应 |
C.20s至40s之间的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D.60s时溶质为NaOH和NaCl |
20.
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各地积极行动,落实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
B.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
C.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
D.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
5.多选题- (共4题)
21.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所得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的是( )
A.一定量的稀盐酸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B.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 |
C.将硫酸钾溶液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的上层清液 |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原子 |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D.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23.
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质是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对物质鉴别、除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内容 | 鉴别、除杂质的方法 |
A | 鉴别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 |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
B | 除去CO中少量的CO2 | 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C |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取样,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溶液没变质 |
D | 除去NaOH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a(OH)2杂质 | 滴加碳酸钠溶液至刚好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
A.A | B.B | C.C | D.D |
24.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铜、氧化铁、铁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取mg该固体粉末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到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Y一定是碳酸钙,气体W一定是氢气 |
B.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铁和碳酸钙,一定没有铜和氧化铁 |
C.溶液N中可能只含一种溶质 |
D.溶液N中含有3种溶质 |
6.填空题- (共5题)
25.
近年来,我国航天、航空、高铁等得到长足发展,跻身世界前列。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梦又迈出一大步。大飞机使用的材料如图:

(1)机头外壳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
4HF+2X+TiO2,X的化学式为_____。
(2)机翼和机尾用到了铝合金。铁的强度比铝大,但是制作飞机外壳却不用铁合金,主要原因是铝的密度比铁小且耐腐蚀性强,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_____。
(3)小刚查资料发现航母中也用到金属钛,同时还用到锌、铁、铜三种金属。他想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向稀盐酸中依次加入足量铁片,充分反应后再加铜片,最后加入锌片。该实验能确定锌的活动性最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写出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机头外壳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

(2)机翼和机尾用到了铝合金。铁的强度比铝大,但是制作飞机外壳却不用铁合金,主要原因是铝的密度比铁小且耐腐蚀性强,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_____。
(3)小刚查资料发现航母中也用到金属钛,同时还用到锌、铁、铜三种金属。他想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向稀盐酸中依次加入足量铁片,充分反应后再加铜片,最后加入锌片。该实验能确定锌的活动性最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写出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6.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知识。图一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A、图B和图C是元素周期表中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请你说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排布的规律_____。(一条即可)
(2)图A是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图A和图一分析,硒元素与图一中_____的化学性质相似(填一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3)图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上表中的位置是_____(选填①、②或③)。
(4)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_____。

(1)图一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请你说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排布的规律_____。(一条即可)
(2)图A是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图A和图一分析,硒元素与图一中_____的化学性质相似(填一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3)图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上表中的位置是_____(选填①、②或③)。
(4)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_____。
27.
水是生命之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运用。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净化处理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含铜<1.0mg/L,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2)有些地区村民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宏观上分析:图示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写化学式)。
②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1)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净化处理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含铜<1.0mg/L,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2)有些地区村民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宏观上分析:图示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写化学式)。
②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A.电解水的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种类均不变 |

28.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一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①干冰②活性炭③氮气④氧气⑤生石灰⑥稀盐酸,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除铁锈的是_____;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3)用于抢救病人的是_____;
(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_____。
(1)可用于除铁锈的是_____;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3)用于抢救病人的是_____;
(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_____。
29.
如图为某同学对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请你帮他梳理下列知识。

(1)若盐为BaCl2溶液,则反应现象为_____。
(2)若M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请你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此外M还可以为_____(填写物质类别)。
(3)若金属为Fe和Zn,将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放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量稀硫酸中,_____(填Fe或Zn)与硫酸反应最终得到的溶液质量更大。

(1)若盐为BaCl2溶液,则反应现象为_____。
(2)若M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请你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此外M还可以为_____(填写物质类别)。
(3)若金属为Fe和Zn,将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放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量稀硫酸中,_____(填Fe或Zn)与硫酸反应最终得到的溶液质量更大。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7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