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67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3

1.简答题(共3题)

1.
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1)白居易有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列能源可以“春风吹又生”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能    b.石油    c.风能    d.煤炭
(2)硅(Si)相对于氢气便于运输、贮存,是开发价值很高的燃料。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硅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硅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对应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在高温条件下金属镁可与上述氧化物反应制得单质硅和一种白色固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镁虽然性质活泼,但常温下,将镁粉与碘粉(紫黑色)均匀混合,几乎不反应。滴加几滴水后,发生剧烈反应,只生成了碘化镁并伴有大量紫色蒸汽(固体碘易升华)。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元素周期表和化学用语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铝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_。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C和NB.Be和MgC.A1和C1D.O和S
(4)第7号元素与第8号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7号元素与8号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主要利用其___________性。
(2)生活中常用来检验硬水或软水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水的密度是1.0g/cm3);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16%

2.推断题(共1题)

4.
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有可燃性,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液体.请分析回答: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C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示可推出: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元素。

3.流程题(共1题)

5.
常温下,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氯酸钾易达到饱和状态。在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制得。

(1)反应I中,通电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C1+3XNaC1O3+3H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反应Ⅱ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探析该物质是由___________构成(用化学用语表示)。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6.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所示),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条先褪色(石灰水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钙不能使酚酞变红),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__________ (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一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则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氧气的浓度__________。

(5)(得出结论)经过以上实验可知,假设__________成立。

5.单选题(共8题)

7.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B.电灯发光发热
C.分离液态空气D.石油分馏
8.
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下图中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氧化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
9.
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C.等质量的Mg和O2充分反应
D.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10.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和O2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1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治疗手足口病的常用药物是阿昔洛韦(化学式为:C8H11N5O3).下列有关阿昔洛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昔洛韦属于化合物
B.阿昔洛韦中C、H、N、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11:5:3
C.阿昔洛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
12.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模型B.物质分类模型
C.燃烧条件模型D.空气组成模型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干冰”冷藏食品B.用氧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C.用化工染色剂制作“彩色馒头”D.用回收的食用油重复炸制食品
14.
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正确的一组是
A
物质鉴别
B.
安全常识
区分硬水和蒸馏水…用肥皂水
区分白酒与白醋…看颜色
酒精灯打翻起火…用湿抹布盖灭
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
C.
性质决定用途
D
生活现象
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
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蒸馏
生活中将煤粉碎燃烧…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A.A B. B   C. CB.D

6.填空题(共1题)

15.
请用化学用语或数字按要求填空:
①氢元素___________;②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③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④在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其中y=___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16.
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I)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要回收混合物中的MnO2,实验操作是将混合物进行__________、干燥、装瓶贴签。
(Ⅱ)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F铁丝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的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I)请你在“A”、“B”“C”三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作为发生装置,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
(Ⅱ)如图G所示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注入约1/3体积的水(水中加有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