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和G均为红色固体 (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G_____、F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G_____、F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为硫的价类图,例如E点可表示+6价的硫酸铜。请回答:
(1)A点对应物质的类别是___;请写出C点表示的物质化学式_____。
(2)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它代表的点是_____ (填字母 );B点代表的物质能与H2S反应生成A点表示的物质和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A点对应物质的类别是___;请写出C点表示的物质化学式_____。
(2)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它代表的点是_____ (填字母 );B点代表的物质能与H2S反应生成A点表示的物质和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3.
在硬质大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铜,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在烧杯中加入100g的澄清石灰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 (忽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待反应结束烧杯中的物质质量为104.4g,计算: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2)参与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________。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2)参与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________。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4.单选题- (共13题)
5.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3 |
C.只有一种单质参与该反应 |
D.共有两种元素参与反应 |
6.
要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总结,下表归纳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 )
A安全知识 | B生活知识 |
瓦斯爆炸由甲烷燃烧引起 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 含有较多钙镁单质的水叫做硬水 蜂窝煤易燃烧是因为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大 |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D物质分类 |
H2作填充气球的气体是因为它的密度小 N2可作保护气是因为它化学性质稳定 | 河水属于混合物 干冰属于单质 |
A.A | B.B | C.C | D.D |
8.
如图是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镉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镉是一种金属元素 |
B.镉的原子序数和原子核内中子数均为48 |
C.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 |
D.化学反应中,镉原子易失电子 |
10.
广州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表: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项目 | 空气污染指数 | 空气质量级别 | 空气质量 |
PM10 | 65 | Ⅱ | 良 |
二氧化硫 | 6 | ||
二氧化氮 | 20 |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太阳能发电 | B.露天焚烧秸秆 |
C.汽车排放尾气 | D.建筑施工扬尘 |
11.
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的“生命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 78% |
B.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
C.空气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
13.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
B.洗洁精用于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
C.二氧化碳用于大棚种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D.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
15.
化学与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
C.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
D.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同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
5.填空题- (共1题)
17.
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三个操作中,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 (填序号 )。图C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_____。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2℃时,甲、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甲_____乙 (填“>”“<”或“=” )
②t1℃,将50g水加入 25g甲物质中,充分搅拌,可得到_____g 溶液。
③要使快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方法。

(1)如图三个操作中,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 (填序号 )。图C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_____。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2℃时,甲、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甲_____乙 (填“>”“<”或“=” )
②t1℃,将50g水加入 25g甲物质中,充分搅拌,可得到_____g 溶液。
③要使快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方法。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