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64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推断题(共1题)

1.
已知:A~H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与B,E与F的组成元素相同,F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G与H都是黑色固体。它们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条件已省略)

(1)写出A与F的化学式:A _____F _______    
(2)写出G+H→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该反应类型属于 _______ 反应

2.简答题(共2题)

2.
请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乙醇的燃烧产物也是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可以由此说明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为什么?
3.
(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为什么水中常有气泡冒出?________。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________
(2)有位化学教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如果用其中的生石灰做与水反应的实验,会感觉到明显的热现象吗?________

3.计算题(共2题)

4.
用来制造弹壳的黄铜只含有锌和铜。现将22.0g弹壳放进盛有100.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当弹壳不再溶解后,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是121.6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克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ZnSO4的质量为________克
③弹壳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写计算过程)
5.
维生素C (化学式为C6H8O6) 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试计算:
(1)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3)11g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______ g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6.
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
目的
 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探究影响品红扩散快慢的因素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实验
设计



实验
分析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 相同
发现:①两杯水都变红,②整杯热水变红的时间比冷水要短。由此说明:
a: _____
b: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有_____ 
一周后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上述实验____ 
(填“能”或“不能”)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铁钉生锈的条件是 _____
 

5.单选题(共19题)

7.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铝条轧片B.光合作用C.蜡烛融化D.干冰升华
8.
通过下列实验(如图所示)可以得出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甲实验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乙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C.丙实验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丁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9.
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1:2B.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C.此反应为氧化反应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 2H2O
10.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与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
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会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会变大
C.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1.
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16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22g物质C和18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32C.48D.64
12.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氨水、自来水、蒸馏水
B.氧化物: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氧化铁
C.单质:臭氧、木炭、生铁
D.化合物:氯酸钾、一氧化碳、氯化亚铁
13.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及应用不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的熔点数据,可判断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判断金属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
C.根据元素周期表,可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D.根据空气质量报告,可知道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
14.
在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为+2价,则Fe的化合价为
A.+1B.+3C.+2D.+4
15.
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O2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
B.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某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2
C.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来验证CO2能否与水反应
D.点燃某无色气体,火焰为淡蓝色,则该气体是H2
16.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C.“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是防止熔融物溅落而炸裂瓶底
D.水可以是溶剂,也可以是反应物或生成物
17.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
固体全部消失
高锰酸钾易分解
B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铝比铜活泼
C
将一氧化碳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黑色粉末变红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
将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
试管中水面上升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A.AB.BC.CD.D
18.
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B.白磷与红磷C.氧气与臭氧D.冰与干冰
19.
某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物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木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B.用汽油清洗衣物上的油污
C.用肥皂水降低生活用水的硬度D.用灯火检验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超标
20.
某金属R投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投入Hg(NO3)2溶液中其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则R是
A.ZnB.FeC.CuD.Ag
21.
下列所涉及的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建构“鸟巢”的新型钢材B.18K的黄金
C.用作钻探机钻头的金刚石D.用来制作日用品的黄铜
22.
除去下列括号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错误的是
A.Cu (Fe)——加稀硫酸,过滤B.NaCl (Na2CO3)——加盐酸,蒸发
C.KCl (MnO2)——加水,过滤,蒸发D.FeCl2溶液(CuCl2)------加锌,过滤
23.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C.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4.
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水B.二氧化碳+水C.植物油+水D.碘+汽油
25.
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中都应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着沿墙壁逃离着火区
B.探究“燃烧的条件”时不小心把白磷弄到了实验桌上,不用理睬它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
D.发现家中液化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6.填空题(共5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氯元素(Cl)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Cl2)是双原子分子,在通常情况下是黄绿色有毒气体。Cl2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
(1)实验室里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 
(2)氢气与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类,分别属于 _______和 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 B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D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7.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碳酸钠的化学式__________;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是_________.
28.
下图1为溴原子(Br)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B、C、D、E 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x=_______
(2)与图2中氖原子(Ne)的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有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阴离子的符号____
(3)图2的结构示意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粒子。
(4)A与B属于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
29.
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用化学用语表示框内物质。

(1)    (2)    (3)   
30.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    
(2)合金是我们常用的金属材料,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任何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下表是一些金属的熔点数据
金属






熔点/℃
1083
419.6
231.9
327.5
271.3
320.9
 
则保险丝(由铋、镉、锡、铅组成)的熔点约为____
A 15~30℃ B 60~80℃ C 235~250℃ D 300~320℃

7.实验题(共1题)

31.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开始收集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若用F装置收集,则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管口通入,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若将收集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是 ______
(4)实验室可以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加热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收集装置可以选用 ________或 _______ 或 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2道)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