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59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5

1.流程题(共1题)

1.
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冶炼纯铜的主要工艺流程(流程中未涉及的杂质发生的反应不考虑)如下

(1)步骤Ⅰ生成的硫化亚铜(Cu2S)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2FeS+3022FeO+2SO2,该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溶于雨水,形成 ______,对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
②硫化亚铜(Cu2S)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铜(Cu2O)和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硫化亚铜与氧化亚铜反应:Cu2S+2Cu2O 6Cu+SO2 
步骤Ⅱ在开始反应后,只需吹入空气就可继续进行,不需另用燃料加热,说明吹炼氧化时的反应大多为 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步骤Ⅲ中的反应体现了CO的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固体,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____。
实验二、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

(信息提供)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碳。
②浓硫酸是实验室里一种常用的干燥剂,能干燥某些气体。

(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②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CO气体。
(结论)通过上述探究:草酸晶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讨论)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
(定量探究)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收集装置F中的白色固体,测其质量为10g,则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3.单选题(共11题)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水制冰块D.铜用于制造导线
4.
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
A.对除杂方法的认识
B.对物质鉴别的认识
①用木炭燃烧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
②用明矾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①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②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
C.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D.对安全知识的认识
①原子中一定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②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①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
②酒精灯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A.A   B.B    C.C    D.D
5.
某化学学习小组提出以下说法:①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②图书馆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③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④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⑤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⑥常用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④⑤
6.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若能广泛应用,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C.该反应生成了2种化合物
D.CO2与H2恰好完全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4
7.
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质子数B.电子层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8.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9.
氧气和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如果是CO2,反应②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实现
B.乙可能是H2O2
C.O2丙的转化可能属于缓慢氧化
D.丁可能是氯酸钾
10.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CO2===2Na2CO3+O2。现将沾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入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盐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沾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从实验获得的信息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棉花具有可燃性B.Na2O2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C.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但能支持棉花燃烧D.棉花燃烧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1.
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模式要求的是( )
A.方便生活,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B.绿色出行,提倡乘公共交通工具
C.变废为宝,回收秸秆加工为生物柴油D.节能减排,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
12.
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O 和 空气B.H2和O2C.CO2和空气D.煤粉和空气
1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称量固体C.滴管的使用D.检查装置气密性

4.填空题(共1题)

14.
(1)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2)水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试剂。
A.水的沸腾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D.白磷燃烧
①A中水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___;C中净化水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吸附。
②D中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实验题(共1题)

15.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填名称)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则该气体的验满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此反应类型是_________。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D.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比较快捷,但是反应不容易控制。为了实现反应的可控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创新操作:取一根长的粗铜丝,将一端对折成平行状,用水将按比例混合均匀的水泥和MnO2调好并黏在铜丝对折处,滚成圆柱状,晾干使用。按照如图装配好仪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6)某实验小组收集不同体积比例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装置如图所示:(提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部分夹持装置及导管已略去)

①CO气体应由______(填“a”或“b”)通入,在C中混合后,由另一导管导出。
②装置C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Ⅰ、干燥气体,减少实验误差;
Ⅱ、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来判断是否得到了混合气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