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人类对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是循序渐进的。
(1)青铜器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制品。西汉时期,人们主要采用“湿法冶金”。如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利用还原剂从金属的氧化物中将其还原出来。例如,高炉炼铁所涉及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

其中焦炭作用是:①产生高温;②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与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取制得的生铁样品 5.8g放入100g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至 0.1%)。
(4)每年因为腐蚀(如铁生锈)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人们采用多种方法防止金属腐蚀。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的防止锈蚀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_____(填“强”或“弱”),但铝制品却具有比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青铜器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制品。西汉时期,人们主要采用“湿法冶金”。如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利用还原剂从金属的氧化物中将其还原出来。例如,高炉炼铁所涉及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

其中焦炭作用是:①产生高温;②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与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取制得的生铁样品 5.8g放入100g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至 0.1%)。
(4)每年因为腐蚀(如铁生锈)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人们采用多种方法防止金属腐蚀。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的防止锈蚀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_____(填“强”或“弱”),但铝制品却具有比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食盐是生活必需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同学们实验时常用的药品。
(1)食盐中含有各种添加剂,如添加碘酸钾(KIO3)补充碘元素、添加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作为抗结剂防止食盐结块。
①食盐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___种金属元素(填数字)。
②亚铁氰化钾中的金属离子是 K+和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2)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①若气体A 是一种单质,则该气体为__________,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②电解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酸D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①应称量____________g氯化钠固体,需加水_____________mL。
②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③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固体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合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玻璃棒将氯化钠固体捣碎 B.用热水溶解
C.加入更多的水 D.用玻璃棒搅拌
④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B.量取水时仰视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⑤取上述溶液10g,需加______________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
(1)食盐中含有各种添加剂,如添加碘酸钾(KIO3)补充碘元素、添加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作为抗结剂防止食盐结块。
①食盐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___种金属元素(填数字)。
②亚铁氰化钾中的金属离子是 K+和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2)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①若气体A 是一种单质,则该气体为__________,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②电解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酸D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①应称量____________g氯化钠固体,需加水_____________mL。
②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③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固体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合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玻璃棒将氯化钠固体捣碎 B.用热水溶解
C.加入更多的水 D.用玻璃棒搅拌
④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B.量取水时仰视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⑤取上述溶液10g,需加______________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日常使用的干电池是一种锌锰电池,它的构造是:负极为锌做的圆筒,正极是一根碳棒,它的周围被二氧化锰,碳粉和氯化铵的混合剂所包围,总称为“碳包”。碳包和锌筒之间填充着氯化铵、氯化锌的水溶液等组成的糊状物。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学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对废旧的干电池进行探究。
(一)拆解干电池,得到铜帽、锌皮、碳棒、黑色粉末等物质。
(二)回收二氧化锰并测定碳粉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如图)

(1)干电池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化成________能。
(2)上述操作中,灼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
(3)同学们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渣干燥后称得质量为25g,充分灼烧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g,则滤渣中二氧化锰与碳粉的质量比为_____,经分析此结果偏大,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中缺少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二氧化锰,同学们用 A、B两支洁净试管,分别取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往A试管中加入少量上述实验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如果出现______的现象,说明为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用拆解得到的锌皮(含杂质)制取硫酸锌晶体。实验步骤:
(5)步骤①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将锌皮剪碎的目的是_______。
(6)步骤②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_____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7)步骤③缺少的操作是_____,洗涤时不能选用_____(填序号)。
A.60℃热水 B.冰水 C.硫酸锌饱和溶液
(四)测定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取 1g 锌皮放于试管中,实验中将注射器内40毫升稀硫酸(足量)完全注入试管中。当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刻读数得到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64毫升。已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8)计算该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_____。
(9)上述方法测得的锌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未等装置完全冷却就读数
B.锌皮中含有少量铁
C.试管中有气体没有排出
(一)拆解干电池,得到铜帽、锌皮、碳棒、黑色粉末等物质。
(二)回收二氧化锰并测定碳粉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如图)

(1)干电池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化成________能。
(2)上述操作中,灼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
(3)同学们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渣干燥后称得质量为25g,充分灼烧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g,则滤渣中二氧化锰与碳粉的质量比为_____,经分析此结果偏大,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中缺少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二氧化锰,同学们用 A、B两支洁净试管,分别取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往A试管中加入少量上述实验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如果出现______的现象,说明为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用拆解得到的锌皮(含杂质)制取硫酸锌晶体。实验步骤:
①将剪碎后的锌皮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 |
③将滤液加热浓缩、_____、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 ZnSO4•7H2O 晶体。 |
(5)步骤①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将锌皮剪碎的目的是_______。
(6)步骤②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_____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7)步骤③缺少的操作是_____,洗涤时不能选用_____(填序号)。
A.60℃热水 B.冰水 C.硫酸锌饱和溶液
(四)测定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取 1g 锌皮放于试管中,实验中将注射器内40毫升稀硫酸(足量)完全注入试管中。当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刻读数得到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64毫升。已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8)计算该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_____。
(9)上述方法测得的锌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未等装置完全冷却就读数
B.锌皮中含有少量铁
C.试管中有气体没有排出
A.将注射器中稀硫酸全部注入试管中后忘掉夹紧弹簧夹 |
3.单选题- (共17题)
8.
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
B.参加反应的A2和B2分子的个数比为2:1 |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
D.生成物的化学式为A3B或BA3 |
9.
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
C.碳酸乙烯酯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 |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9% |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少量) | 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硝酸钾 | 氯化钠 | 加足量的水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
B | 二氧化锰 | 氯化钾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点燃 |
D | 酒精 | 水 | 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2.
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金属活泼性乙比甲强 | B.若甲是铁,则乙可能是锌;若甲是铝,则乙可能是镁 |
C.若稀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甲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比乙大 | D.若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都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则甲置换出铜的质量一定比乙多 |
14.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 |
B.用水鉴别CuSO4、NaOH、NH4NO3三种固体 |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木炭粉、CuO、Fe3O4三种黑色粉末 |
D.用酚酞溶液一次性鉴别H2SO4、KOH、NaCl三种溶液 |
19.
全民参与,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与此倡导不相符的是
A.家庭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
B.农业上,大量使用农药以提高粮食产量 |
C.工业上,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D.交通上,鼓励私家车出行 |
4.多选题- (共2题)
21.
分解水制氢的一种原理如图。下列关于该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H、O、S、I |
B.涉及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
C.理论上,每生成16 g O2,就能得到2gH2 |
D.理论上,每分解18g H2O,就需向体系内再补充32 gSO2 |
22.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
C.通过降温能使A 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C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
5.实验题- (共2题)
23.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填序号)。如图H,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收集装置若选E,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进入。反应结束,要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得到氯化钙固体需要用到上述的_____装置(填序号)。
(4)下图是二氧化碳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图。

试管中反应发生后,a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b处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填序号)。如图H,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收集装置若选E,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进入。反应结束,要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得到氯化钙固体需要用到上述的_____装置(填序号)。
(4)下图是二氧化碳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图。

试管中反应发生后,a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b处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4.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险的基础上得出的。
(资料)(1)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NaOH)和氧化钙(CaO),可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
(1)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____。
②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_____L。
(2)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量筒乙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若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 1:2,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如图)。

①如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 a.通入氢气;b.点燃酒精灯;c.熄灭酒精灯;d.停止通入氢气。其中,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
②硬质粗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③装置 A 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 m1,装置 B 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 H、O 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用含 m1、m2的代数式表示)。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大于1:8,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资料)(1)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NaOH)和氧化钙(CaO),可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
(1)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____。
②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_____L。
(2)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量筒乙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若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 1:2,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如图)。

①如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 a.通入氢气;b.点燃酒精灯;c.熄灭酒精灯;d.停止通入氢气。其中,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
②硬质粗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③装置 A 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 m1,装置 B 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 H、O 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用含 m1、m2的代数式表示)。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大于1:8,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氢气中含有水蒸气 |
B.装置A 中生成的铜又部分被氧化 |
C.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进入装置 B 中 |
D.有少量水蒸气液化残留在硬质玻璃管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7道)
多选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