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57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6

1.推断题(共1题)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习过程要关注物质的性质以及发生哪些变化和发生变化过程中的现象现有A、B、C三种物质,它们可能是、Fe、、CaO、、HCl、NaOH、中的一种.
(1)若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B分解能产生A和C。请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若A、B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并均可与C的溶液反应,生成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的两种盐溶液则C的化学式是______;请写出能产生黄色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若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分别属于酸、碱和盐,将它们依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
①若均无明显现象,则A、B、C分别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能产生白色沉淀,请写出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H2SO4、HNO3,不含固体杂质)中H2SO4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100g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得到176.7g溶液。
(可溶性杂质不参加反应,过滤后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1)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g;
(2)该工业度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为避免工业废水污染环境,排放前应对废水进行中和处理,需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

3.简答题(共3题)

3.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1)x的数值为______。
(2)“11”指的是______。
(3)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填离子符号,它与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
4.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O、S   B 、Cl    C 、Cl   D 、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_。
(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5.
表中是四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名称
亚硝酸钠
阿斯巴甜
B-胡萝卜素
环七糊精
化学式




类别
防腐剂护色剂
甜味剂
着色剂营养强化剂
增稠剂
最大使用量
腊肉
膨化食品
淡奶油
胶基糖果
 
根据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NO2属于______填“酸”或“碱”或“盐”
(2)阿斯巴甜中含有______种元素。
(3)B-胡萝卜素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
(4)1kg胶基糖果中含环七糊精,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其使用标准。
(5)“我国应该禁止使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4.科学探究题(共2题)

6.
实验室常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气体。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中混有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能与NaOH等碱溶液、溶液反应。
中混有的HC1气体可用饱和 溶液吸收。
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填字母,下同,装置丙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
A.浓硫酸  溶液  澄清石灰水  溶液
装置甲、丙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7.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
(查阅资料)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猜想II:有______。
猜想Ⅲ:有猜想Ⅳ:有、HC1和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为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取反应后的溶液进行了下列两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
______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
溶液中含有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III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

5.综合题(共1题)

8.
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水是生命之源。净化水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沉淀、过滤、______、杀菌消毒等;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节约用水,从你我做起”,你的一种具体做法是______。
(2)有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将电能转化为______能;实验室用“电解水”或“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元素,理论依据是______。
(3)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解离而得到易与水分子形成水合氢离子,与水分子相比,下列对水合氢离子描述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B.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D.微粒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4)溶液有广泛的应用。某同学配制溶液时,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他俯视读数,这样配制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单选题(共10题)

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石墨作电极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C.稀盐酸用于除铁锈D.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10.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粮食酿醋D.活字印刷
11.
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 二氧化碳和乙烯均属于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 参加反应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4:1
12.
下图为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元素质量分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3.
请答题的同学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刚才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二氧化碳
14.
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和检验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15.
垃圾箱常有绿黄两色,绿色箱盛放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黄色箱盛装不可回收的垃圾。下列物质应投入绿色箱的是(  )
A.水果皮B.菜叶C.塑料瓶D.口香糖
16.
如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测溶液 pH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过滤液体D.稀释浓硫酸
17.
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下列哪种调味品可以使花青素变红色  
A.食盐B.白醋C.味精D.香油
18.
如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B.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化学制品
C.加速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3道)

    科学探究题:(2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