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56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6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实验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测量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试管中固体质量(g)
12.00
11.04
10.08
9.12
9.12
 
试计算:
(1)反应完全时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
(2)原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进行系列实验。
(査阅资料)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进行实验)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进行实验。
序号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1: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1:12
无黑色物质
   
1:13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1)实验中,证明产生了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更好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______。
(5)为检验的红色固体中是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三方法、现象及结论
方法:______。可能的现象及结论______。
3.
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
猜想一:氢气;猜想二:二氧化硫;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被氢氧化钾溶液吸收。浓硫酸只吸收水。
(实验探究)师生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实验步骤
主要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
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
有二氧化硫生成
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
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 正确
③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向装置A中玻璃管鼓入空气
   
   
④冷却,将A中液体用水稀释
A中液体变为______ 色
有硫酸铜生成
 
(表达交流)(1)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反思拓展)(2)若将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装置D玻璃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下列各组药品能够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锌、铜、稀盐酸
②锌、硫酸铜溶液
③锌、铜、氯化镁溶液
(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气泡产生的速率由快变慢最后不再产生,请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______。
(2)请尝试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流程题(共1题)

4.
如图是工业炼铁的流程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炼铁过程中,常常需要将焦炭粉碎,其目的是:______,焦炭在炼铁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
(2)过程中有一个吸热反应,改为:上述过程中有些反应吸热请写出一个吸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炼铁过程中还有一种关键原料:______填名称,作用是:______。

4.单选题(共9题)

5.
下列现象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是:
A.面粉爆炸B.粮食生霉
C.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墙面变硬D.冬季室内窗玻璃上出现水雾
6.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CO、在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7.
模型认知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错误的是  
A.如图为和CO的分子模型,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组成元素没有必然关系
B.如图为燃烧的条件,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C.物质分类
D. 空气组成
8.
如图表示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后生成两种单质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该反应中分子数量不变
9.
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银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47C.元素符号为AgD.中子数为44
10.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Cl9Hl9N7O6),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分子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叶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叶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比氧元素质量分数大
11.
某同学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中取出;⑤用了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气体
A.①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2.
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做润滑剂
D.这四种物质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3.
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更准确地比较不同状态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如图所示,使试管内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等质量不同状态的碳酸钙参加反应
D.对比曲线①②中c、d两点可知,产生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粉末状碳酸钙用吋更少

5.填空题(共1题)

14.
合肥地铁2号线的通车标志着合肥进入换乘时代,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的出行。

(1)制成地铁列车的钢轨材料是锰钢,属于合金。合金的主要性能是______、______。
(2)地铁的开通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且还减少了空气污染。因为地铁通常是电力机车,地铁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______。
(3)地铁中的某些部件是金属钛(Ti)制成的,该金属的冶炼方法是利用二氧化钛和金属铝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的,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1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常见装置。

(1)图中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______,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可以添加需要的仪器)______。
(3)若用D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从______(填字母,下同)进入。若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从______进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