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8周教研联盟测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30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6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与催化剂有关的课题,开展了以下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一】验证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请在下表的空白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①
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过一会儿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实验②
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探究氧化铁(Fe2O3)是否像二氧化锰(MnO2)一样可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均控制相同):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实验④
1.2gKClO3
T1
实验⑤
1.2gKClO3、0.5gMnO2
T2
实验⑥
1.2gKClO3、0.5gFe2O3
T3
 
(2)若T3_______ (选填“>”、“=”或“<”)T1,说明氧化铁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3)若要充分证明氧化铁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在确认了氧化铁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后,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4)若要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了可以通过用比较T3与T2的大小,还可以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测量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2.综合题(共1题)

2.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应该选用________,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证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塞团棉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 熄灭酒精灯;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在下面ABC的选项中选)  A: b a c d f e B: b a c d e f C: b d a c f e
如果最后两步颠倒,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及结束时,若发现试管破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_。(在下面ABCD的选项中选)
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⑤⑥ 
(4)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5) 若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____端(填“b”或“c”,下同)通入;若把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O2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__端连接上一个量筒。
(6)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2题)

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
B.杯弓蛇影
C.冰消雪融
D.铁杵磨针
4.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状态C.熔点D.氧化性
5.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加碘盐C.酱油D.白酒
6.
下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非金属元素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7.
海南岛是“中国西瓜之乡”,种植的西瓜,硒的含量高,色泽好、糖分高,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这里的“硒”指的是(    )
A.原子B.单质C.分子D.元素
8.
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B.C.D.
9.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D.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0.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 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 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
化工厂储运浓硫酸的容器上应贴的标识是(   )
A.AB.BC.CD.D
12.
“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13.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14.
在 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4.选择题(共3题)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3交y轴于点A,交反比例函数y= {#mathml#}kx{#/mathml#} (k<0)的图象于点D,y= {#mathml#}kx{#/mathml#} (k<0)的图象过矩形OABC的顶点B,矩形OABC的面积为4,连接OD.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3交y轴于点A,交反比例函数y= {#mathml#}kx{#/mathml#} (k<0)的图象于点D,y= {#mathml#}kx{#/mathml#} (k<0)的图象过矩形OABC的顶点B,矩形OABC的面积为4,连接OD.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3交y轴于点A,交反比例函数y= {#mathml#}kx{#/mathml#} (k<0)的图象于点D,y= {#mathml#}kx{#/mathml#} (k<0)的图象过矩形OABC的顶点B,矩形OABC的面积为4,连接OD.

5.填空题(共3题)

18.
写下列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 五氧化二磷_______;(2)3Cl-_________;(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的元素:________;
(4)三个镁离子_______;(5)5O_________;(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
19.
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图示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氖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__________ 。
(2)11 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__________ (选填“ 得 ” 或 “ 失 ” )电子,该元素属于 _______ (选填 “ 金属” 或 “ 非金属 ” )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一共有 _______ 种金属元素。
(4)16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为,其中 x 为 ________ ,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写出该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__ 。
(5)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镁的活动性(即化学性质)比铝的活动性强,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小雯对紫黑色固体A进行相关的实验,实验过程简化如下:

请回答:
(1)写出下列名称:A__________, D___________。
(2)无色液体F与固体C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B与铁丝反应生成黑色固体D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21.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
(4)上面的实验证明了氧气有_________的性质;同时也证明了氮气有哪些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亮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