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以及D,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时分解放出D,若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某物质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F。
(1) 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B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
(2) A发生的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该反应类型(_______);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放出D的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生成F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
(1) 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B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
(2) A发生的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该反应类型(_______);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放出D的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生成F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8题)
4.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通常不会发生改变 |
C.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
6.
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
,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 B.均为化学变化 |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 D.均为物理变化 |
7.
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 + O3 → MO + O2;MO + O3 → M + 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是( )
A.氧化剂 | B.催化剂 | C.反应物 | D.生成物 |
13.
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
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外界空气进入瓶中 |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
1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对空气的成分:①氧气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和杂质.按体积计算,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①②④③ | D.②①④③ |
15.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
A.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胶头滴管 |
B.酒精灯、水槽、试管、集气瓶、量筒 |
C.铁架台、烧杯、集气瓶、玻璃片 |
D.试管、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 |
16.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17.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
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 |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
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
18.
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不支持燃烧 | B.容易汽化 | C.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 | D.容易燃烧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2题)
2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用相应的物质名称填空:
(1) 多种用途的电光源____________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3)按体积计算,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含量_______(填数值)
(1) 多种用途的电光源____________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3)按体积计算,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含量_______(填数值)
22.
(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_______(填选项)。
A 不需要加热
B 需要催化剂
C 制取氧气的反应
D 反应物都是固体

(2)收集气体还能用如图的多功能瓶。

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瓶,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用水将瓶中贮存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________端进入(填a、b)。
A 不需要加热
B 需要催化剂
C 制取氧气的反应
D 反应物都是固体

(2)收集气体还能用如图的多功能瓶。

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瓶,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用水将瓶中贮存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________端进入(填a、b)。
5.实验题- (共2题)
23.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火柴、药匙、镊子及以下仪器:

(1)除上述部分仪器外,补充仪器__________和_______(填名称),可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固定试管操作时需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图中仪器收集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选用该方法的原因_____________。
(3)若想测定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_____________(填编号)。

(1)除上述部分仪器外,补充仪器__________和_______(填名称),可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固定试管操作时需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图中仪器收集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选用该方法的原因_____________。
(3)若想测定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_____________(填编号)。

24.
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看到的现象是在集气瓶内产生_______。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进入集气瓶,是因为瓶中压强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甲同学实验结果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写两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__________。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 ______ ,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4)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看到的现象是在集气瓶内产生_______。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进入集气瓶,是因为瓶中压强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甲同学实验结果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写两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__________。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 ______ ,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4)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