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碳、氧元素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1)下图中__________(填编号)表示 C60的分子结构。

(2)在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四种物质中,每一种物质都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例如,碳:常温常压下是固体,其他三种物质是气体。请根据示例,填空:
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 CO2,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填编号)。
(1)下图中__________(填编号)表示 C60的分子结构。

(2)在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四种物质中,每一种物质都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例如,碳:常温常压下是固体,其他三种物质是气体。请根据示例,填空:
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 CO2,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填编号)。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
B.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的温度 |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品质 |
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
2.单选题- (共17题)
2.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 实验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反应物浓度 |
B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C |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有、无催化剂 |
D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A.A | B.B | C.C | D.D |
5.
甲、乙、丙、丁分别是 CO、O2、CuO、CO2中的一种。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可以反应,丙和乙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 |
B.乙一定是氧气 |
C.丙一定是氧化铜 |
D.丁一定是二氧化碳 |
10.
关于青蒿素(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青蒿素由32个原子构成 |
B.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5个水分子 |
C.青蒿素在空气中燃烧完全只生成水 |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12.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
C.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21% |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
13.
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既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又可以验证氮气的一些性质 |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
14.
关于下列实验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实验 装置 | ![]() | ![]() | ![]() | ![]() |
主要 作用 |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及生成的气体 |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 溅落的熔融物,防止 积集气瓶炸裂 | 量筒中的水:通过体积 变化得出空气中 O2的的体积分数 | 集气瓶中预先充满水:便于观察 H2何时收集满 |
选项 | A | B | C | D |
A.A | B.B | C.C | D.D |
16.
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下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中液体无色浑浊 B. ②中液体无色澄清
C. 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D. 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A. ①中液体无色浑浊 B. ②中液体无色澄清
C. 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D. 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17.
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5题)
20.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部分)的简化版.请结合表中信息按要求填空。

(1)在元素周期表中,S 和__________处于同一族。
(2)原子序数为 13 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3)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

(1)在元素周期表中,S 和__________处于同一族。
(2)原子序数为 13 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3)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2.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 ClO2进行杀菌和消毒。其中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 ClO2进行杀菌和消毒。其中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23.
(1)从试剂瓶中取少量液体到试管中,除了直接倾倒,还经常使用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取液。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液面如图所示,该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 mL,若俯视读数,则读数会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液面如图所示,该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 mL,若俯视读数,则读数会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4.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1)若在分液漏斗中盛有浓氨水,小烧杯中盛有无色酚酞试液,将氨水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若小烧杯中盛有白磷,集气瓶内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分液漏斗中适量水放入,观察到白磷燃烧,白磷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分液漏斗中盛有 5%的过氧化氢溶液,集气瓶内盛有二氧化锰,小烧杯内盛有白磷。将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提示:已知该反应放热),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将本实验与上述实验(2)对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1)若在分液漏斗中盛有浓氨水,小烧杯中盛有无色酚酞试液,将氨水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若小烧杯中盛有白磷,集气瓶内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分液漏斗中适量水放入,观察到白磷燃烧,白磷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分液漏斗中盛有 5%的过氧化氢溶液,集气瓶内盛有二氧化锰,小烧杯内盛有白磷。将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提示:已知该反应放热),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将本实验与上述实验(2)对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25.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依次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②平放试管,用__________将反应物送至试管底端;
③先__________试管,然后集中加热试管底部,观察记录;④结束反应时,先将导管移离液面,再__________。
(3)某同学用 C 装置收集气体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红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利用装置_____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足量盐酸与 200g 碳酸钙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g。
(5)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6)查阅资料:①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得氨气。根据查阅资料,制取氨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

(1)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依次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②平放试管,用__________将反应物送至试管底端;
③先__________试管,然后集中加热试管底部,观察记录;④结束反应时,先将导管移离液面,再__________。
(3)某同学用 C 装置收集气体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红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利用装置_____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足量盐酸与 200g 碳酸钙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g。
(5)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6)查阅资料:①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得氨气。根据查阅资料,制取氨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