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25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

1.简答题(共1题)

1.
碳、氧元素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1)下图中__________(填编号)表示 C60的分子结构。

(2)在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四种物质中,每一种物质都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例如,碳:常温常压下是固体,其他三种物质是气体。请根据示例,填空:
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 CO2,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填编号)。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的温度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品质
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2.单选题(共17题)

2.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B.BC.CD.D
3.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A.酿制甜酒B.煤炭燃烧C.瓷器破碎D.钢铁生锈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制冷剂B.天然气用作燃料C.氧气用于气焊D.氢气用作清洁能源
5.
甲、乙、丙、丁分别是 CO、O2、CuO、CO2中的一种。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可以反应,丙和乙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
B.乙一定是氧气
C.丙一定是氧化铜
D.丁一定是二氧化碳
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铁矿石B.冰水共存物C.洁净的空气D.生理盐水
7.
下图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此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核比原子小很多很多
B.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C.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9.
碳、氢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0.
关于青蒿素(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青蒿素由32个原子构成
B.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5个水分子
C.青蒿素在空气中燃烧完全只生成水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0%
11.
根据四位同学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
A.H2B.COC.C2H5OHD.CH4
12.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C.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21%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13.
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既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又可以验证氮气的一些性质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4.
关于下列实验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实验
装置




 
主要
作用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及生成的气体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 溅落的熔融物,防止 积集气瓶炸裂
量筒中的水:通过体积 变化得出空气中 O2的的体积分数
集气瓶中预先充满水:便于观察 H2何时收集满
选项
A
B
C
D
 
A.AB.BC.CD.D
15.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 3 瓶气体的是
A.测气体的密度
B.倒入澄清石灰水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观察气体颜色并闻气体的气味
16.
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下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中液体无色浑浊 B. ②中液体无色澄清
C. 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D. 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17.
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8.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塞紧橡胶塞B.过滤操作C.闻气体的气味D.称量 NaCl 质量

3.选择题(共1题)

19.

下图是《五代十国形势图》,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表述正确的是(    )

4.填空题(共5题)

20.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部分)的简化版.请结合表中信息按要求填空。

(1)在元素周期表中,S 和__________处于同一族。
(2)原子序数为 13 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3)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
21.
请用对应的化学用语(化学式)表示:
(1)3 个氧原子_________,(2)氯化镁________,
(3) N形成的氧化物_________。
22.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 ClO2进行杀菌和消毒。其中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23.
(1)从试剂瓶中取少量液体到试管中,除了直接倾倒,还经常使用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取液。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液面如图所示,该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 mL,若俯视读数,则读数会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4.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1)若在分液漏斗中盛有浓氨水,小烧杯中盛有无色酚酞试液,将氨水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若小烧杯中盛有白磷,集气瓶内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分液漏斗中适量水放入,观察到白磷燃烧,白磷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分液漏斗中盛有 5%的过氧化氢溶液,集气瓶内盛有二氧化锰,小烧杯内盛有白磷。将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提示:已知该反应放热),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将本实验与上述实验(2)对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实验题(共1题)

25.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依次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②平放试管,用__________将反应物送至试管底端;
③先__________试管,然后集中加热试管底部,观察记录;④结束反应时,先将导管移离液面,再__________。
(3)某同学用 C 装置收集气体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红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利用装置_____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足量盐酸与 200g 碳酸钙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g。
(5)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6)查阅资料:①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得氨气。根据查阅资料,制取氨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