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潜江市九年级十一月月考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22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3/12/5

1.单选题(共8题)

1.
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石蜡熔化C.粮食酿酒D.汽油挥发
2.
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以及切割金属等
D.用燃着的的木条可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
3.
某物质W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H2O,消耗的O2为6.4克,则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
C.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4.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1
2
 
A. Y可能是单质
B. X.Y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Z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W可能是单质
D. 反应后X物质的质量为3g
5.
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是指()
A.铁元素B.铁分子C.铁原子D.铁单质
6.
已知由NaHS.MgSO4.NaH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75 a%B.1.25 a%C.1-1.75 a%D.无法计算
7.
已知碳酸钙(CaCO3)和另外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含碳量大于12%,则另一种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
A. Na2CO3 B. KHCO3   C. MgCO3   D. FeCO3
8.
在下列物质中,锰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A. MnO2     B. KMnO4   C. MnCl2    D. K2MnO4

2.选择题(共4题)

9.北方地区的气候主要属于(    )
10.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海鲜,内蒙古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说明影响饮食习惯的主要是(    )
11.阜新市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是(    )
12.阜新市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是(    )

3.填空题(共4题)

13.
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微粒。
(1)2个氯分子:____________
(2)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
(3)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_
14.
将空气除尘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在低温加压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然后控制温度分离液态空气,氮气沸点比氧气 ,先蒸发出来的是 ,余下的主要是   ,该过程为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5.
为了探究水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河水中取了水样,对水样进行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
(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到活性炭,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性。
(2)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3)在净化后的水中通入氯气(Cl2)可以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对水消毒时除了用氯气还可以用二氧化氯,在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6.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序号)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4.实验题(共1题)

17.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速率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_____
实验三
_______
________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