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
实验中采用图1实验装置,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消耗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本实验,方框内应选择图2气体收集装置中的是_____(选填序号)该收集利用了氧气的_____性质.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
(3)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两个优点①_____②
(4)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度,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度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分析:
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
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
实验中采用图1实验装置,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消耗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氧化锰的质量(g) | 0.1 | 0.2 | 0.33 | 0.4 | 0.5 | 0.66 | 1 | 1.3 | 2 | 3 |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 1:20 | 1:10 | 1:6 | 1:5 | 1:4 | 1:3 | 1:2 | 2:3 | 1:1 | 3:2 |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 235 | 186 | 162 | 147 | 133 | 117 | 143 | 160 | 211 | 24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本实验,方框内应选择图2气体收集装置中的是_____(选填序号)该收集利用了氧气的_____性质.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
(3)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两个优点①_____②
(4)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度,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度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分析:
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
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
2.
(1)如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针对上图A存在的一些不足,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l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白磷燃烧,锥形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及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托盘天平最小只能测出0.2克的变化量,为了提高精度,老师改用如图2所示的不等臂天平(OA:OB=1:10),若左盘能增减的最小砝码是0.2克,则右盘质量的最小变化量为_______克。(结果保留2位小数)

(2)针对上图A存在的一些不足,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l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白磷燃烧,锥形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及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托盘天平最小只能测出0.2克的变化量,为了提高精度,老师改用如图2所示的不等臂天平(OA:OB=1:10),若左盘能增减的最小砝码是0.2克,则右盘质量的最小变化量为_______克。(结果保留2位小数)
2.计算题- (共1题)
3.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所用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所用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4.
我国使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州十一”送上轨道,并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运载火箭由三级火箭组成。一级和二级火箭的推进物(燃料)为偏二甲肼(化学式:C2H8N2 )和四氧化二氮,在点火后,反应生成水、氮气和一种空气中常见的气体;在反应的过程中四氧化二氮不稳定,易分解成NO2,所以火箭点火后往往看到大量棕烟雾。三级火箭的推进物为液氢和液氧。

(1)写出一、二级火箭推进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从绿色化学的要求来看,此次所用的火箭推进物中哪一种属于环保燃料?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
(3)现取3.0g偏二甲肼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了4.4g CO2、3.6g H2O和1.4gN2三种物质。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_______,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写出一、二级火箭推进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从绿色化学的要求来看,此次所用的火箭推进物中哪一种属于环保燃料?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
(3)现取3.0g偏二甲肼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了4.4g CO2、3.6g H2O和1.4gN2三种物质。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_______,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4.流程题- (共1题)
5.
饮用水消毒是抑制传染病爆发的有效方法。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易溶于水。如图为制取漂白粉的工业流程简图:

(1)写出步骤Ⅱ中碳酸钙高温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2)步骤Ⅲ加入足量水溶解主要发生的是___变化(填“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进行操作A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
(3)饱和食盐水电解时发生如下反应:2NaCl+2H2O
2X+H2↑+Cl2↑,请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写出食盐水的另一日常用途___________.
(4)通过步骤Ⅴ可以推测漂白粉具有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

(1)写出步骤Ⅱ中碳酸钙高温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2)步骤Ⅲ加入足量水溶解主要发生的是___变化(填“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进行操作A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
(3)饱和食盐水电解时发生如下反应:2NaCl+2H2O

(4)通过步骤Ⅴ可以推测漂白粉具有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9题)
8.
如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
D.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
9.
乳酸亚铁(C6H10FeO6)和硫酸亚铁(FeSO4)都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下列铁说法正确的是
A.C6H10FeO6中铁元素化合价是+3价 | B.C6H10FeO6属于氧化物 |
C.FeSO4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D.FeSO4中Fe、S、O的质量比为1∶1∶4 |
11.
核安全是2016国际外交的主题之一.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锶原子的原子质量是87.62 |
B.图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 |
C.反应中锶元素易失去电子 |
D.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 |
12.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鉴别的物质 | 鉴别的方法 |
A | 纯水和矿泉水 | 观察是否澄清 |
B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点燃,观察是否能燃烧 |
C |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
D | 冰和干冰 | 室温(20℃)放置,过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液体残留 |
A.A | B.B | C.C | D.D |
14.
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
C.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 |
D.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
15.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氧气的浓度 |
B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C |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 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D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A.A | B.B | C.C | D.D |
16.
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18.
最近科学家发现,无定形碳在利用单脉冲激光冲激下生成Q─碳,硬度比钻石还高。下列关于这种“Q─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与普通碳单质相同 | B.Q─碳中原子间没有间隔 |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 | D.Q─碳中原子仍然在不断运动 |
19.
科学家成功地利用精密仪器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石墨片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片是一种单质 |
B.石墨片与C60是同种物质,具有导电性 |
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片可还原氧化铜 |
D.石墨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
20.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 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 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A.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 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 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21.
我国纪念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
B.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受污染水中的有毒可溶性苯 |
C.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
D.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
22.
201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核心是倡导良好的消费习惯。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去超市购物,大量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 B.外出就餐超量点菜 |
C.节假日随父母出游,尽量乘坐公用交通 | D.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 |
23.
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小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实验时,向热的面粉糊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
6.填空题- (共1题)
25.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下图是它们的一些具体应用。

这些物质中:(1)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填物质名称)___________。
(2)可以用于制作碳酸饮料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
(3)高炉炼铁中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可用作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写一个方程式)

这些物质中:(1)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填物质名称)___________。
(2)可以用于制作碳酸饮料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
(3)高炉炼铁中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可用作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写一个方程式)
7.实验题- (共2题)
26.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

图1是关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阶段,甲同学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处(填“A”或“B”)的酒精灯。
(2)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乙同学认为甲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图2是他设计的贮气瓶。
①a、b两管应如何伸入,请将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
②尾气应从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其他装置略).
(4)丙同学提出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他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以排除CO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试对此作出评价。你认为丙同学的设计是否有必要:_______,理由是___.
(5)如果开始时通入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应如何设计才能达到实验目的?___.

图1是关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阶段,甲同学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处(填“A”或“B”)的酒精灯。
(2)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乙同学认为甲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图2是他设计的贮气瓶。
①a、b两管应如何伸入,请将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
②尾气应从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其他装置略).
(4)丙同学提出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他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以排除CO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试对此作出评价。你认为丙同学的设计是否有必要:_______,理由是___.
(5)如果开始时通入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应如何设计才能达到实验目的?___.
27.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若要能适当控制反应速率,则要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选择A和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要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收集氧气最好用_________装置(填装置序号)。
(4)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程度。实验室要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编号),用所选装置制备二氧化碳,能用于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能使反应暂时停止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若要能适当控制反应速率,则要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选择A和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要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收集氧气最好用_________装置(填装置序号)。
(4)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程度。实验室要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
气体 性质 | 氢气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硫 |
密度(g·L-1) | 0.08987 | 1.975 | 2.716 |
溶解程度 | 极难溶于水 | 能溶于水 | 易溶于水 |
(5)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编号),用所选装置制备二氧化碳,能用于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能使反应暂时停止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