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 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 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用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盐酸是HCl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反应中水不参加反应)

(1)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 g;
(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3)所用稀盐酸中所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

(1)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 g;
(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3)所用稀盐酸中所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
2.单选题- (共3题)
3.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反应 |
B |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 加入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NaOH溶液已变质 |
C | 检验某固体是否含碳酸盐 | 加入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固体中一定含碳酸盐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 | 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D 的五分之一(1/5) |
4.
下表是人体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体液 | 唾液 | 胃液 | 血液 | 胆汁 |
正常pH范围 | 6.6~7.1 | 0.9~1.5 | 7.35—7.45 | 7.1~7.3 |
A.唾液 | B.胃液 | C.血液 | D.胆汁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4题)
7.
(8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和 的性质,因此二氧化碳在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2)B实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使白磷与空气隔绝和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 接触③温度达到 的结论。
(3)C实验:试管③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钉在 的情况下是否生锈;试管①中的铁钉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容易生锈,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A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和 的性质,因此二氧化碳在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2)B实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使白磷与空气隔绝和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 接触③温度达到 的结论。
(3)C实验:试管③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钉在 的情况下是否生锈;试管①中的铁钉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容易生锈,其原因是___________。
8.
(5分)为了研究炼铁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内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其它实验用品略),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每套装置限用一次,可以不用)。

(1)实验室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常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正确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是:混合气体→ →g→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实验中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为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没有将装置C与D的连接处断开,停止加热后未观察到溶液倒吸现象,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1)实验室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常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正确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是:混合气体→ →g→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实验中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为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没有将装置C与D的连接处断开,停止加热后未观察到溶液倒吸现象,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9.
(7分)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医疗上常用其给病人补充体液。
①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②现需100g生理盐水,若按如下操作配制,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 。

此生理盐水若用10%的溶液加水稀释而得到,则需10%的溶液 g。
(2)在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 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

①20℃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右图2中表示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分别是b和a,将20℃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部分酸、碱、盐在水中可解离出阴阳离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碱、盐解离出的一些阴、阳离子相互结合生成难解离的水、气体或沉淀。如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你依据部分碱、盐溶解性表和复分解反应实质判断下列两组物质(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②硫酸钠和氯化亚铁)在水中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若能,仿照上述的示例在下图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物质或离子符号,来体现反应的实质。

(1)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医疗上常用其给病人补充体液。
①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②现需100g生理盐水,若按如下操作配制,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 。

此生理盐水若用10%的溶液加水稀释而得到,则需10%的溶液 g。
(2)在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 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

①20℃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右图2中表示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分别是b和a,将20℃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部分酸、碱、盐在水中可解离出阴阳离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碱、盐解离出的一些阴、阳离子相互结合生成难解离的水、气体或沉淀。如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你依据部分碱、盐溶解性表和复分解反应实质判断下列两组物质(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②硫酸钠和氯化亚铁)在水中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若能,仿照上述的示例在下图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物质或离子符号,来体现反应的实质。

10.
(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 。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下同)。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可用于制 。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 。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下同)。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可用于制 。
5.实验题- (共1题)
11.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 、 .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
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 、 .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
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