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1)青蒿素含__________种元素
(2)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3)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青蒿素含__________种元素
(2)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3)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单选题- (共12题)
3.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 | 2 | 1 | 16 | 16 |
反应后质量![]() | 17 | m | 6 | 11 |
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C.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 | D.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1 |
5.
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Z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
B.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1:2 |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
D.若ag的X完全反应生成bg的Z,则同时消耗(b﹣a)g 的Y |
6.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分子含76个碳原子
C. 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 一个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A. 它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分子含76个碳原子
C. 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 一个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8.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 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A. 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 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9.
如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端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活性炭 | B.氯化钠 | C.硝酸铵 | D.氢氧化钠 |
10.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NaOH |
B.“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
C.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Ca(OH)2 |
D.生活中不能用工业用盐烹调食物,是因为亚硝酸钠是有毒的物质 |
11.
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用一种试剂就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 | B.二氧化碳气体 | C.碳酸钠溶液 | D.氧化钠溶液 |
12.
为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所用试剂及判断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实验方案 | 使用的试剂 | 判断的方法 |
A | 铁粉 |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B | pH试纸 | 如果![]() |
C | 硫酸铜溶液 | 如果有蓝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D | 紫色石蕊溶液 |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A.A | B.B | C.C | D.D |
3.选择题- (共3题)
15.
如图所示,把三张边长均为 cm的正方形卡片A,B,C叠放在一个底面为正方形的盒底上,若底面未被卡片覆盖(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cm²,则盒底的边长是{#blank#}1{#/blank#}.
4.填空题- (共6题)
17.
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为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为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8.
研究元素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如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完成填空.

(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 ______;
(2)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
电子变成离子;
(3)图中微粒表示 __种元素,其中与氯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
填序号).

(4)写出原子序数为6、8、11四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
(5)通过分析,同一横行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
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逐渐向非金属元素过渡;
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______
任写一条
.

(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 ______;
(2)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______


(3)图中微粒表示 __种元素,其中与氯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


(4)写出原子序数为6、8、11四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
(5)通过分析,同一横行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





19.
用化学用语表示:
个硫原子 ______;
个钙离子 ______;
个二氧化氮分子 ______;
在氧化镁中,镁元素显正二价 ______;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 ______




21.
某同学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克.
(1)计算: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__克,水______毫升.
(2)如图是配制该溶液的过程示意图.根据正确的操作流程,下列各图排序应为_____

(3)在如图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1)计算: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__克,水______毫升.
(2)如图是配制该溶液的过程示意图.根据正确的操作流程,下列各图排序应为_____

(3)在如图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2.
某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八个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的试管是 ______,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 ______
填试管序号
(2)若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则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______,溶液变为无色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______.
(3)若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且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则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实验后某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A,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无色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是 ______.

(1)实验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的试管是 ______,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 ______


(2)若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则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______,溶液变为无色

(3)若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且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则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实验后某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A,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