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单选题- (共10题)

A. 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B. 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C.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D. 化学方程式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
B.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

A. 原子序数为58 B. 铈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元素符号为Ce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A. 青蒿素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
B.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C. 青蒿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2:5
D.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A.出门多座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
B.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停止冬季家庭供暖 |
C.雾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 |
D.为了身体健康,少吸或不吸烟 |
A. 姜﹣泰勒效应使C60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金属
B. 新的晶体结构将有助于减少能量损失
C. 新的晶体结构中碳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D. 新的晶体结构中碳原子停止运动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
3.选择题- (共1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4.实验题- (共1题)

编号 | 氯酸钾质量(g) | 其他物质质量(g) | 待测数据 |
1 | 2.0 | ∕ | |
2 | 2.0 | 氧化铜 0.5 | |
3 | 2.0 | 二氧化锰 0.5 | |
(1)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
(2)请写出实验室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实验结论严谨准确.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 (填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D.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5)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 .
(6)如果要进一步探究氧化铜在反应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后续实验.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实验表明,加入氧化铜后产生氧气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 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
| |
| |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