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17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8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1)填写如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现象
步骤⑦结果
结论
_____
_____
__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2.
(一)、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白磷40℃即燃烧,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且易与水反应生成磷酸)
(1)该实验中白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
(2)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3)该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是:氮气_____(填难或易)溶于水,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______
(4)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_____(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内气体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吸收五氧化二磷.

(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______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我觉得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

2.单选题(共4题)

3.
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D.石墨用于制铅笔
4.
一位同学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食盐,在加入食盐后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加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5.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②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   ③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收集的气体气味   ④可以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A.①②④⑤B.③⑤C.①④⑥D.①④⑤⑥
6.
在 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3.填空题(共2题)

7.
(1)2016年入冬以来,一场几十年罕见的大旱袭击了我国北方地区,干冰在抗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干冰的变化和性质,请将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①干冰在﹣78℃时以下,是一种白色雪花状的固体________②温度升高,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________③二氧化碳通到澄清的石灰水中_______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剧烈.上述现象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下列操作的主要目的
从细口瓶倾倒液体时,取下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上,其目的是_____;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应向着手心而不是向下,其目的是_______.
8.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
(1)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若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量取的液体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或“=”)10mL.
(2)熄灭酒精灯时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_.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回答下列问题:
(3)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防止装置________;
(4)伸入制氧气的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___;
(5)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
(6)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_______;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
(8)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_____,_____放在实验桌上.

4.实验题(共1题)

9.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②_____;
(2)利用B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装入药品前可用注射器F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水至______处,形成液封.
②将注射器F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F的活塞,观察到_____,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查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
(4)氨气(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填编号).
(5)若图2装置内充满水,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a或b)进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