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兴趣小组同学从海水晒盐后的盐卤中模拟工业生产来提取镁,主要流程如下:

(问题讨论)
(1)流程中的操作①是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
(2)一系列操作②中包含蒸发浓缩、______、过滤等。
(3)电解氯化镁可以得到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变化过程是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4)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氮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
(发现问题)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拿出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1)Mg(OH)2: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镁和水;
(2)MgCO3:白色固体,微溶于水,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
(3)MgCO3的热稳定性比Mg(OH)2的热稳定性更强。
(提出猜想)
小组同学认为该固体不可能是MgO、Mg(OH)2或MgCO3,他们的理由是______;小组同学由铜生锈会产生Cu2(OH)2CO3联想到灰黑色的物质可能是Mg2(OH)2CO3。
(实验分析)
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说明反应产生了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同时灰黑色固体完全变为白色。若灰黑色固体是Mg2(OH)2CO3,请写出Mg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组成测定)
工业生产中得到的碱式碳酸镁晶体是xMgCO3•yMg(OH)2•zH2O,为精确测量晶体的组成,小组同学取4.66g该晶体,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加热使之逐步分解,首先失去结晶水,最后完全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与分解温度之间关系。
(数据处理)剩余固体质量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0~t1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______。
(2)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为_________g。
(3)t4~t5段固体为______和MgO(写化学式)。
(4)根据图中数据推算xMgCO3•yMg(OH)2•zH2O中x∶y∶z的最简比= ______。(写简要过程)

(问题讨论)
(1)流程中的操作①是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
(2)一系列操作②中包含蒸发浓缩、______、过滤等。
(3)电解氯化镁可以得到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变化过程是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4)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氮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
(发现问题)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拿出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1)Mg(OH)2: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镁和水;
(2)MgCO3:白色固体,微溶于水,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
(3)MgCO3的热稳定性比Mg(OH)2的热稳定性更强。
(提出猜想)
小组同学认为该固体不可能是MgO、Mg(OH)2或MgCO3,他们的理由是______;小组同学由铜生锈会产生Cu2(OH)2CO3联想到灰黑色的物质可能是Mg2(OH)2CO3。
(实验分析)
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说明反应产生了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同时灰黑色固体完全变为白色。若灰黑色固体是Mg2(OH)2CO3,请写出Mg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组成测定)
工业生产中得到的碱式碳酸镁晶体是xMgCO3•yMg(OH)2•zH2O,为精确测量晶体的组成,小组同学取4.66g该晶体,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加热使之逐步分解,首先失去结晶水,最后完全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与分解温度之间关系。
(数据处理)剩余固体质量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0~t1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______。
(2)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为_________g。
(3)t4~t5段固体为______和MgO(写化学式)。
(4)根据图中数据推算xMgCO3•yMg(OH)2•zH2O中x∶y∶z的最简比= ______。(写简要过程)
2.综合题- (共1题)
2.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e、f仪器的名称:e ______,f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发生装置_____(填字母A、B、C、D),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______,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_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4)常温下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选填下列说法的序号)。
A 可以随时加液 B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 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5)①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若用D装置来收集氢气,在D装置中装满水后气体从___管通入(填“g”或“h”)。
②实验室若要配制9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_______。(填“大”或“小”)。

(1)图中e、f仪器的名称:e ______,f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发生装置_____(填字母A、B、C、D),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______,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_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4)常温下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选填下列说法的序号)。
A 可以随时加液 B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 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5)①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若用D装置来收集氢气,在D装置中装满水后气体从___管通入(填“g”或“h”)。
②实验室若要配制9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_______。(填“大”或“小”)。
3.流程题- (共1题)
3.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1)在“操作2”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_________。
(2)加入“适量稀HCl”的目的是_________。
(3)生成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操作3”的名称是_________。
(5)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g。
(6)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若俯视读数,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请据图回答:
(1)在“操作2”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_________。
(2)加入“适量稀HCl”的目的是_________。
(3)生成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操作3”的名称是_________。
(5)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g。
(6)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若俯视读数,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单选题- (共16题)
5.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NaOH+HNO3═NaNO3+H2O | B.CuO+H2SO4═CuSO4+H2O |
C.Fe+2HCl═FeCl2+H2↑ | D.CO2+2NaOH═Na2CO3+H2O |
6.
有一根部分氧化的镁条4.4g(只含氧化镁一种杂质),与100g质量分数为14.7%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溶液蒸发得到硫酸镁的质量为18g,则原镁条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
A.1.8g | B.0.8g | C.2.4g | D.3.6g |
9.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下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
13.
用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先通CO,后对氧化铁加热 |
B.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产生的气体 |
C.可用酒精灯的火焰烧掉反应剩余的CO |
D.红色固体全变成黑色后,先停止通CO,后停止加热 |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因此铝制品很容易锈蚀 |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燃烧均能看到火焰 |
C.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
D.任何可燃气体跟空气充分混合后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氢气、天然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
16.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5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 |
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为3.0g |
C.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 |
D.转移已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会使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 |
5.多选题- (共4题)
2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 物 质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CO2和HCl的混合气 | 检验CO2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B | 硬水和软水 | 鉴别 |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
C | 固体KNO3中含少量NaCl | 除去NaCl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D | Cu粉中含有少量Fe粉 | 除去Fe粉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A.A | B.B | C.C | D.D |
21.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至小的顺序是a>b>c |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
D.t2℃时,将等质量的a、b溶液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a>b |
22.
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相同 |
C.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
D.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会加快钢铁的锈蚀 |
B.洗洁精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且原理相同 |
C.高炉炼铁中焦炭不仅提供高温和还能产生还原剂CO |
D.为了加强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大量使用多种添加剂 |
6.填空题- (共5题)
24.
请用“>”或“<”或“=”填空。
(1)20℃,3.0 mL水与3.0m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________6.0m L。
(2)20℃,2.0g氯化钠在1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17g。
(3)20℃,2分子的水完全电解后生成物的分子数_______2。
(4) 20℃,1.0 g硫粉在1.0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_______2.0g。
(1)20℃,3.0 mL水与3.0m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________6.0m L。
(2)20℃,2.0g氯化钠在1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17g。
(3)20℃,2分子的水完全电解后生成物的分子数_______2。
(4) 20℃,1.0 g硫粉在1.0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_______2.0g。
25.
如图1所示,向试管中放入1.0g二氧化锰,把试管固定在盛有饱和石灰水(20℃)的烧杯中,再向试管中滴入约5mL的15%的过氧化氢溶液。
(1)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烧杯中的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2)分析产生上述现象②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回收二氧化锰,可以选择图2操作中的__________(填“甲”或“乙”)。
(1)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烧杯中的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2)分析产生上述现象②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回收二氧化锰,可以选择图2操作中的__________(填“甲”或“乙”)。

26.
化学用语和专用术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含义,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a 表示微粒数目 b 表示元素化合价 c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①2NH3:_______;②CO32-:_______;③
O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化学术语,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a 氧化 b 吸附 c 结晶
①活性炭能_______冰箱内的异味;
②水果在空气中因_______而腐烂;
③冬天,蜂蜜中会出现白色固体,是因为低温时蜂蜜中的葡萄糖_______。
(1)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含义,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a 表示微粒数目 b 表示元素化合价 c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①2NH3:_______;②CO32-:_______;③

(2)选择合适的化学术语,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a 氧化 b 吸附 c 结晶
①活性炭能_______冰箱内的异味;
②水果在空气中因_______而腐烂;
③冬天,蜂蜜中会出现白色固体,是因为低温时蜂蜜中的葡萄糖_______。
27.
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将少量下面的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
A 食盐 B 蔗糖 C 味精 D 芝麻油
(2)碘酒中的溶质为____,溶剂为____。(写出物质化学式)
(3)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50g的4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的KNO3固体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得到溶液。加入KNO3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
①实验a、b、c、d中,有未被溶解的KNO3固体析出的实验是____(填写实验编号)。
②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____g。
③实验a、b、c、d所得溶液中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
④取实验b所得溶液,若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在不改变温度的情况下,应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g。
(4)在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可能有____(填名称),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____(填化学式)。
(1)将少量下面的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
A 食盐 B 蔗糖 C 味精 D 芝麻油
(2)碘酒中的溶质为____,溶剂为____。(写出物质化学式)
(3)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50g的4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的KNO3固体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得到溶液。加入KNO3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
实验编号 | a | b | c | d |
加入KNO3固体的质量 | 45 | 50 | 55 | 60 |
所得溶液的质量 | 95 | 100 | 105 | 105 |
①实验a、b、c、d中,有未被溶解的KNO3固体析出的实验是____(填写实验编号)。
②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____g。
③实验a、b、c、d所得溶液中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
④取实验b所得溶液,若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在不改变温度的情况下,应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g。
(4)在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可能有____(填名称),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____(填化学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6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