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安达市吉星岗镇一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06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0

1.简答题(共1题)

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反应。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点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2题)

2.
向质量为m的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滤去沉淀,称量所得滤液总质量为3m.
(1)计算所加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精确到0.1%);
(2)用N表示溶液中离子的数目,不同种离子用离子符号注明[如N (Na+)表示钠离子的数目],请建立坐标系,绘制上述滴加过程中各种离子的数目随溶液的不断加入而变化的关系图.
3.
现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 g滤液。计算:
(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单选题(共11题)

4.
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5.
用小刀切去一小块钠,把放入水中,观察到金属钠浮在水面上,并在水面上迅速游动,熔成一个银白色小球,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不能推知的是(  )
A.钠的密度比水小B.钠在水中能燃烧
C.钠的熔点比较低D.钠是银白色的固体
6.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铜丝折弯C.瓷碗破碎D.汽油挥发
7.
“归纳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实验表述一致的是
A. 加水稀释NaOH溶液
B.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 向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D. 在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8.
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B.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是一种化合物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忌偏食
9.
某硫的氧化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该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SO3B.SO2C.SOD.S2O6
10.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C.D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D.D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11.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不能实现探究目的是(  )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图中(Ⅱ)(Ⅳ)对比可探究水能否让紫色石蕊浸泡后的干纸花变红
D.乙图中(Ⅲ)(Ⅳ)对比可探究二氧化碳能否让紫色石蕊浸泡后的干纸花变红
12.
黄金首饰的纯度常用“K”来表示,24K是纯金,标号为18K的首饰中黄金的质量分数是(  )
A.75%B.18%C.36%D.25%
13.
t ℃时,测得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某物质(不含结晶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B.P、Q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随着水质量的增加该物质的溶解度变大
14.
利用pH传感器可以精确测出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是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盐酸滴入NaOH溶液中
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仅有NaCl
C.反应进行到B点放出的热量最多
D.B到C的过程中NaCl逐渐增加

4.填空题(共2题)

15.
下图是小红同学用来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电源的A级为_____极,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检验,D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C、D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
(3)图中信息表明实验_______________。(填写 “未开始”或“刚刚开始”或“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4)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______)
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16.
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________,C___________。
(2)实验室以氯酸钾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这个实验除选用A、D、E、F,I外,还需增加的仪器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_____为原料(填两种药品名称)来制取二氧化碳,组装一套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___________(填字母)。
(4)实验室还可以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某同学制作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甲酸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①则X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实验开始时先要点燃A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B处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
③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