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3题)
1.
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9.0g于烧杯中,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请计算:
(1)X的值为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次数 | 1 | 2 | 3 | 4 | 5 |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剩余固体质量/g | 7.0 | 5.0 | 3.0 | 1.5 | X |
请计算:
(1)X的值为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2.
有一份锌粉与铜粉的混合物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将32.5g样品加
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是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


(1)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是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
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环保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3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g。
(2)3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______
(3)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g。
(2)3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______
(3)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
2.单选题- (共15题)
6.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A.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7.
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
B.该反应中![]() ![]() |
C.该反应中![]() ![]() |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
8.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2HCl ②Mg2+ ③CO2 ④
⑤O2- ⑥H2O2.
①2HCl ②Mg2+ ③CO2 ④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
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实验方案 |
A | 氮气(氧气) | 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
B | 氯化钙溶液(盐酸) |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
C | 铁粉(铜粉) |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氧化铜(木炭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A. A B. B C. C D. D
11.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
和
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入![]() ![]() |
B.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
C.滤液中可能含有![]() |
D.可加入HCl确定滤液成分 |
12.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没有Al,可能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没有Al,可能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4.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 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A. 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 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15.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 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 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 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 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 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 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
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6毫升 | B.肯定小于6毫升 |
C.肯定等于 6毫升 |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
18.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②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⑤加热时没有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的液体。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 | B.②③⑥ | C.②④ | D.③④⑤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