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甲+乙
丙+丁。
(1)若甲、丙为化合物,乙、丁为单质,写出一个符合该反应要求的化学方程式____。
(2)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甲溶液呈蓝色,乙为烧碱,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发生时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丙为水,丁为盐,则该反应 ______(“一定”或“不一定”)是中和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甲、丙为化合物,乙、丁为单质,写出一个符合该反应要求的化学方程式____。
(2)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甲溶液呈蓝色,乙为烧碱,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发生时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丙为水,丁为盐,则该反应 ______(“一定”或“不一定”)是中和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一定质量8.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15%的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反应后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实验 数据 | 烧杯和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g |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g | 烧杯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g |
60 | 3.3 | 62.5 |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反应后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CO2及相关性质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气体制取。
按如图1所示的制取装置进行实验。

①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b 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收集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CO2时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实验一:向一个充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用力摇晃塑料瓶。可观察到塑料瓶______________,说明CO2能溶于水
实验二:先用集气瓶装满一瓶蒸馏水(pH=7.0),然后按如图所示组装装置并进行实验,再用pH计测定从装置C排到烧杯中的液体的pH。

①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得烧杯中液体的pH<7.0,说明溶液呈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实验室制取CO2不宜采用排水法收集。
[拓展延伸] 某同学先对上图装置做了以下改进:将装置C中的部分蒸馏水换成植物油,将烧杯换成量筒(如下图所示)。然后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测定收集到CO2的体积,测得气体的实际体积小于理论值,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合理即可)
(1)气体制取。
按如图1所示的制取装置进行实验。

①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b 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收集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CO2时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实验一:向一个充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用力摇晃塑料瓶。可观察到塑料瓶______________,说明CO2能溶于水
实验二:先用集气瓶装满一瓶蒸馏水(pH=7.0),然后按如图所示组装装置并进行实验,再用pH计测定从装置C排到烧杯中的液体的pH。

①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得烧杯中液体的pH<7.0,说明溶液呈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实验室制取CO2不宜采用排水法收集。
[拓展延伸] 某同学先对上图装置做了以下改进:将装置C中的部分蒸馏水换成植物油,将烧杯换成量筒(如下图所示)。然后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测定收集到CO2的体积,测得气体的实际体积小于理论值,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合理即可)

4.单选题- (共19题)
7.
下列各组溶液中,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且均为无色溶液的是
A.NaOH酚酞 Na2CO3KCl |
B.KCl Ca(OH)2HCl NaNO3 |
C.FeCl3NaOH MgSO4KNO3 |
D.KOH稀H2SO4KCl酚酞 |
8.
漂白粉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 ═ Ca(ClO)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aCl2 | B.CaO | C.CaH2 | D.Ca(ClO3)2 |
9.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
C.由大量微粒甲“![]() |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10.
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
。已知一种
原子的中子数为173,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质子数为116 | B.核电荷数为116 |
C.核外电子数为173 |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9 |
15.
下列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而进行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洗涤内壁沾有油脂的试管 | 用大量的水冲洗 |
B | 检验集气瓶中O2是否集满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
C | 检测CO中是否混有CO2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D | 除去KCl粉末中混有的KClO3 | 加MnO2,加热 |
A.A | B.B | C.C | D.D |
18.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
B.当A中混有少量B 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6题)
24.
(4分)广西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动力资源等。
(1)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时,经历了“
”的转化过程,此过程中将氢氧化镁从海水中分离出来的操作名称是 。
(2)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它极易燃烧,是一种未来的新能源,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的是 。
A.渔民将生活垃圾倒入海中
B.沿海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中
C.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
(1)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时,经历了“

(2)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它极易燃烧,是一种未来的新能源,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的是 。
A.渔民将生活垃圾倒入海中
B.沿海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中
C.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
25.
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下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_________,反应 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___。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_________,反应 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___。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以化合价为纵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下图为硫元素的价类图,根据图像回答:

(1)甲处表示的物质类别为_____________。
(2)C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化合物FeSO4应处于价类图中的____点(填字母序号)。
(4)F点所表示的物质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甲处表示的物质类别为_____________。
(2)C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化合物FeSO4应处于价类图中的____点(填字母序号)。
(4)F点所表示的物质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7.
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氧元素___________; (2)3个氢分子___________;(3)2个镁离子___________; (4)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5)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 (6)4个锌原子____________。
(1)氧元素___________; (2)3个氢分子___________;(3)2个镁离子___________; (4)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5)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 (6)4个锌原子____________。
28.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油锅着火,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
(3)燃气热水器不能安装在浴室内,原因主要是:当可燃性气体燃烧不充分时,易生成有毒的____________气体。
(4)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时,某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到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手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烫,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_______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5)长城汽车是河北汽车工业的一张名片。汽车车体钢铁表面涂上各种颜色的油漆除了美观外,最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油锅着火,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
(3)燃气热水器不能安装在浴室内,原因主要是:当可燃性气体燃烧不充分时,易生成有毒的____________气体。
(4)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时,某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到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手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烫,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_______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5)长城汽车是河北汽车工业的一张名片。汽车车体钢铁表面涂上各种颜色的油漆除了美观外,最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集气瓶破裂,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炼铁,高炉内生成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则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集气瓶破裂,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炼铁,高炉内生成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则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30.
填写实验报告。
实 验 内 容 | 实 验 现 象 | 分析、结论及解释 |
(1)测定碱溶液的pH 取两片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再分别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比较,读出pH。 | | 若实验过程中,用沾有水的玻璃棒蘸取溶液,则所测得的pH_____(填“>”、“=”或“<” )实际值。 |
(2)碱和指示剂作用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约2m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再分别加入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两支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均变为 色。 | 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呈___________性。 |
(3)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然后加入约2mL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