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上海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2750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2/7/11

1.流程题(共1题)

1.
某氢化钾样品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

①操作A的目的是使  ,X溶液中溶质是   
②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   
③本实验中蒸发是为了除去  (填化学式).取所得KCl固体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  色.
④若样品中含80gKCl,理论上最终所得KCl固体的质量  (填编号).
a.大于80g b.等于80g c.小于80g d.无法确定.

2.计算题(共1题)

2.
取10g某氯化钠溶液,滴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得到0.02mol白色沉淀.
①计算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②用15%的氯化钠溶液侵泡瓜果片刻可以起到消毒作用.要使①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5%,可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填“氯化钠”或“水”)

3.单选题(共15题)

3.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A.水的电解B.水的浮力C.水的分子结构D.水的元素组成
4.
溶洞中存在的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5.
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 CaCl2     B. SiO2 C. H2O D. Fe2O3
6.
在隔绝空气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B. 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 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D. 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7.
拉瓦锡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汞元素的符号是()
A. Ag B. He C. Hg D. Mg
8.
含有+2价氮元素的物质是()
A.N2OB.NOC.NO2D.N2O5
9.
下列有关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SO2的摩尔质量是64g
B. 1molSO2中含有1molO2
C. SO2的物质的量是指SO2的质量
D. SO2中氧原子与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它们的质量比
10.
物质的用途与利用的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质
氧化钙
盐酸
氩气
金刚石
用途
干燥剂
除铁锈
保护气
切割玻璃
性质
能与水反应
挥发性
通电后能发有色光
稳定性
 
A.AB.BC.CD.D
11.
用锌从含有硝酸银的废液中回收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A.Zn+Ag(NO32→Ag+Zn(NO32B.Zn+AgNO3→Ag+ZnNO3
C.Zn+2AgNO3→2Ag+Zn(NO32D.Zn+AgNO3→Ag+Zn(NO32
12.
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13.
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1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6.4gB.3.2gC.1.6gD.0.8g
14.
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A.碳60﹣石墨B.氢氧化钾﹣纯碱
C.氯化钠﹣食盐D.硝酸钾﹣草木灰
15.
向pH=11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剂,溶液呈(  )
A.无色     B. 紫色 C. 红色 D. 蓝色
16.
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17.
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振荡试管 C. 放回滴瓶    D. 检查气密性

4.选择题(共13题)

18.在4500的因数中,偶因数有(  )个.
19.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3,这三个奇数分别是{#blank#}1{#/blank#}、{#blank#}2{#/blank#}和{#blank#}3{#/blank#}.
20.两个奇数的和还是奇数.
21.两个奇数的和还是奇数.
22.两根长分别是60、36厘米的绳子截成相同的小段,不许剩余,每段最多长{#blank#}1{#/blank#}厘米.
23.两根长分别是60、36厘米的绳子截成相同的小段,不许剩余,每段最多长{#blank#}1{#/blank#}厘米.
24.若A+1=B(A,B都是自然数,且A≠0),则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blank#}1{#/blank#},最小公倍数是{#blank#}2{#/blank#}.
25.两个数都是合数,又是互质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0,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blank#}1{#/blank#},其中较小的合数是{#blank#}2{#/blank#}.
26.两个数都是合数,又是互质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0,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blank#}1{#/blank#},其中较小的合数是{#blank#}2{#/blank#}.
27.数A、3×3×5,数B=2×2×3×5,数C=2×3×3×5,A、B、C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blank#}1{#/blank#},最小公倍数是{#blank#}2{#/blank#}.
28.数A、3×3×5,数B=2×2×3×5,数C=2×3×3×5,A、B、C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blank#}1{#/blank#},最小公倍数是{#blank#}2{#/blank#}.
29.三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4,最大公约数是3,这三个自然数是{#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
30.质数加1后就是偶数.

5.填空题(共1题)

31.
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①左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Ⅰ.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烧杯中的溶质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____。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6.实验题(共1题)

32.
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H2、CO2、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组成.同学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和现象如下(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气体均吸收完全):

结论



含有CO、H2、H2O(气)
含有CO、H2、CO2
含有CO、H2、CO2、H2O(气)
 
②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燃尾气,火焰呈  色.
③丁认为,由于他们对装置  (填序号)中的实验现象分析不同而导致结论有差异.根据碳酸盐可转化为CO2的性质,丁利用上述实验结束后装置内药品和某种常见试剂进行实验,证明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请写出丁的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