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某氢化钾样品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

①操作A的目的是使 ,X溶液中溶质是 .
②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 、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 .
③本实验中蒸发是为了除去 (填化学式).取所得KCl固体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 色.
④若样品中含80gKCl,理论上最终所得KCl固体的质量 (填编号).
a.大于80g b.等于80g c.小于80g d.无法确定.

①操作A的目的是使 ,X溶液中溶质是 .
②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 、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 .
③本实验中蒸发是为了除去 (填化学式).取所得KCl固体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 色.
④若样品中含80gKCl,理论上最终所得KCl固体的质量 (填编号).
a.大于80g b.等于80g c.小于80g d.无法确定.
2.计算题- (共1题)
2.
取10g某氯化钠溶液,滴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得到0.02mol白色沉淀.
①计算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②用15%的氯化钠溶液侵泡瓜果片刻可以起到消毒作用.要使①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5%,可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填“氯化钠”或“水”)
①计算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②用15%的氯化钠溶液侵泡瓜果片刻可以起到消毒作用.要使①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5%,可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填“氯化钠”或“水”)
3.单选题- (共15题)
6.
在隔绝空气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B. 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 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D. 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A. 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B. 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 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D. 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9.
下列有关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SO2的摩尔质量是64g
B. 1molSO2中含有1molO2
C. SO2的物质的量是指SO2的质量
D. SO2中氧原子与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它们的质量比
A. SO2的摩尔质量是64g
B. 1molSO2中含有1molO2
C. SO2的物质的量是指SO2的质量
D. SO2中氧原子与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它们的质量比
11.
用锌从含有硝酸银的废液中回收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A.Zn+Ag(NO3)2→Ag+Zn(NO3)2 | B.Zn+AgNO3→Ag+ZnNO3 |
C.Zn+2AgNO3→2Ag+Zn(NO3)2 | D.Zn+AgNO3→Ag+Zn(NO3)2 |
12.
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
4.选择题- (共13题)
27.数A、3×3×5,数B=2×2×3×5,数C=2×3×3×5,A、B、C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blank#}1{#/blank#},最小公倍数是{#blank#}2{#/blank#}.
28.数A、3×3×5,数B=2×2×3×5,数C=2×3×3×5,A、B、C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blank#}1{#/blank#},最小公倍数是{#blank#}2{#/blank#}.
29.三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4,最大公约数是3,这三个自然数是{#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
5.填空题- (共1题)
31.
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①左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Ⅰ.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____。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①左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Ⅰ.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烧杯中的溶质 |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
甲 | __________________ |
乙 |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
丙 | __________________ |
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____。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