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其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在进行操作①时,小明发现所用的时间比较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搅拌浑浊后未静置直接倒入漏斗过滤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d.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是杀菌消毒,小明选择的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计算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其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在进行操作①时,小明发现所用的时间比较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搅拌浑浊后未静置直接倒入漏斗过滤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d.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是杀菌消毒,小明选择的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计算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装置如图1),通过该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回顾)
(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1/5。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装置内氧气有剩余;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才放入集气瓶内,实验缺陷:①测定结果不准确;②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能否设计一套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验改进)
改进一: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用一个100mL量筒倒扣在水中,使量筒内外液面均位于40mL处,量筒内浮着一个贴有银片的小木块,银片上放有足量白磷,将整套装置置于垫有________(填仪器名称)的铁架台的铁圈上加热。一会儿,白磷发生燃烧,量筒内液面上升,向烧杯内加水直至量筒内外液面相平,读出此时液面所对刻度。
(3)放白磷的平板用银做的原因是:银的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性好,易将白磷温度升高,且化学性质稳定;
(4)最终,液面大约位于量筒刻度_____mL处;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改进二:兴趣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4(选用容积为40mL的的试管作反应容器,注射器活塞初始位置为20mL处,注射器空间为20mL,活塞与内壁摩擦力及连接管空间容积忽略不计)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兴趣小组同学装配好图4装置,确认气密性良好后,将弹簧夹松开,直接给足量的红磷加热,红磷燃烧后,一开始活塞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反应完全并冷却后,注射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约为_____mL(填整数)刻度处。
(交流反思)
(6)对照图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何优点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经典赏析)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装置如图1),通过该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回顾)
(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1/5。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装置内氧气有剩余;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才放入集气瓶内,实验缺陷:①测定结果不准确;②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能否设计一套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验改进)
改进一: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用一个100mL量筒倒扣在水中,使量筒内外液面均位于40mL处,量筒内浮着一个贴有银片的小木块,银片上放有足量白磷,将整套装置置于垫有________(填仪器名称)的铁架台的铁圈上加热。一会儿,白磷发生燃烧,量筒内液面上升,向烧杯内加水直至量筒内外液面相平,读出此时液面所对刻度。
(3)放白磷的平板用银做的原因是:银的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性好,易将白磷温度升高,且化学性质稳定;
(4)最终,液面大约位于量筒刻度_____mL处;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改进二:兴趣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4(选用容积为40mL的的试管作反应容器,注射器活塞初始位置为20mL处,注射器空间为20mL,活塞与内壁摩擦力及连接管空间容积忽略不计)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兴趣小组同学装配好图4装置,确认气密性良好后,将弹簧夹松开,直接给足量的红磷加热,红磷燃烧后,一开始活塞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反应完全并冷却后,注射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约为_____mL(填整数)刻度处。
(交流反思)
(6)对照图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何优点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单选题- (共11题)
3.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事 实 | 解 释 |
A | 碘酒是混合物 |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
B | 端午时节粽飘香 |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
C | 气体受热膨胀 | 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 |
D | 固体碘受热升华 | 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A.A | B.B | C.C | D.D |
5.
某学生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错将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 B.反应速率不变 |
C.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不变 |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
6.
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微粒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X | 质子 | 化合反应 | 纯净物 | 化合反应 |
Y | 中子 | 分解反应 | 混合物 | 氧化反应 |

A.A | B.B | C.C | D.D |
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有可燃性 |
B.食物的腐烂、金属的锈蚀都包含有缓慢氧化 |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
11.
2016年1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一套具有超强水处理净化能力的装置,下列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物 |
C.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 |
D.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
13.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
C.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
4.多选题- (共1题)
14.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用CO2来区分两种无色液体水和石灰水 |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
D.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
5.填空题- (共3题)
15.
(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镁条燃烧___________,由于镁条燃烧时能___________,常用来制造照明弹;
②加热铜绿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为了防止___________,实验前要在瓶内留些水或铺层细沙。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试回答相关问题:
①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②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
③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相平。
①镁条燃烧___________,由于镁条燃烧时能___________,常用来制造照明弹;
②加热铜绿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为了防止___________,实验前要在瓶内留些水或铺层细沙。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试回答相关问题:
①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②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
③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相平。
16.
下面是实验常用仪器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装置C(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制取CO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为____________。
(3)若将装置G装满水,排水法收集O2,O2应由_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4)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5)下面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
a、熄灭酒精灯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d、装药品,塞棉花,固定试管于铁架台上 e、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f、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6)在标准状况下,氨气(NH3)的密度约为0.8g/L,空气的密度约为l.3g/L,且l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同时会产生氯化钙和水。则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A~F之间选择),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装置C(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制取CO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为____________。
(3)若将装置G装满水,排水法收集O2,O2应由_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4)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5)下面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
a、熄灭酒精灯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d、装药品,塞棉花,固定试管于铁架台上 e、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f、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6)在标准状况下,氨气(NH3)的密度约为0.8g/L,空气的密度约为l.3g/L,且l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同时会产生氯化钙和水。则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A~F之间选择),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
17.
A、B、C、D、E五种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及条件已省略)。“—”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若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D是两种常见的无色气体,气体D是常用的灭火剂,E是一种白色固体,受热可以生成A、D和另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推断:

(1)物质B、D分别为:B_______;D_______。
(2)E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A和D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4)自然界中通过________(填变化名称)可将D转化为C;
(5)写出由A→C发生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1)物质B、D分别为:B_______;D_______。
(2)E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A和D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4)自然界中通过________(填变化名称)可将D转化为C;
(5)写出由A→C发生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