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同学用自制电解器电解水,为了加快电解速率,可在水中加少许硫酸钠增强其导电性,当他在93.6g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上产生3.2g氧气,计算:
(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
(2)通电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3)该同学认为电解速率较慢,又继续向通电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则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
(2)通电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3)该同学认为电解速率较慢,又继续向通电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则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2.单选题- (共11题)
6.
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 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 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A.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 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 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7.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人的血液呈碱性,则人的体液都呈碱性 |
B.NaCl溶液能够导电,则所有液体都能导电 |
C.KNO3溶液无色透明,则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
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 |
9.
用下列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 物质 | 鉴别方法 |
A | 白酒与矿泉水 | 闻气味 |
B | MnO2与碳粉 | 分别加入双氧水 |
C | 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 | 分别加入BaCl2溶液 |
D | NaOH溶液与Ca(NO3)2溶液 | 分别加入MgCl2溶液 |
A.A | B.B | C.C | D.D |
12.
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3.填空题- (共6题)
14.
空气中的氧气在细菌的作用下将辉铜矿中的硫化亚铜(Cu2S)转化成硫化铜(CuS),再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铜是“生物炼铜”的重要环节,根据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硫化铜在水中可以产生极少量的S2﹣,其结构示意图为
,则一个硫原子中含有 的电子;
(2)反应①、②中,细菌均起 作用;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1)硫化铜在水中可以产生极少量的S2﹣,其结构示意图为

(2)反应①、②中,细菌均起 作用;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
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1)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
(3)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
NaCl+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该化学方程式里的含氮物质中,氮元素未表现出的化合价为 价(填序号)
(1)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
(3)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

A.+3 | B.﹣3 | C.0 | D.+5. |
16.
某品牌手机在经历了Ⅰ代的塑料手机外壳、Ⅱ代的不锈钢外壳后,又迎来了第Ⅲ代硬度极大的纳米陶瓷外壳.
(1)上述三种手机外壳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产品
A.Ⅰ代 B.Ⅱ代 C.Ⅲ代
(2)不锈钢中的铬含量超过12%时,能在不锈钢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_____等使其不易生锈;
(3)科学家在1527℃的高温下用激光器合成了一种新型物质(化学式为CO2),该物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下列有关该新型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它是一种超硬物质 B.构成它的基本粒子是原子
C.它在常温下为气态 D.构成它的基本粒子是分子.
(1)上述三种手机外壳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产品
A.Ⅰ代 B.Ⅱ代 C.Ⅲ代
(2)不锈钢中的铬含量超过12%时,能在不锈钢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_____等使其不易生锈;
(3)科学家在1527℃的高温下用激光器合成了一种新型物质(化学式为CO2),该物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下列有关该新型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它是一种超硬物质 B.构成它的基本粒子是原子
C.它在常温下为气态 D.构成它的基本粒子是分子.
17.
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和硫酸铜,在配制和使用时有诸多注意事项:
(1)配制时:先将生石灰、硫酸铜分别溶于水,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然后将所得的硫酸铜溶液缓慢倒入石灰乳中,即得到波尔多液,若将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溶液中,易产生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
(2)波尔多液中硫酸铜比例过高易造成药害,有经验的果农常将磨光的铁制芽接刀浸泡在药液里,若产生药害,只需1﹣2分钟就有明显现象出现,该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配制时:先将生石灰、硫酸铜分别溶于水,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然后将所得的硫酸铜溶液缓慢倒入石灰乳中,即得到波尔多液,若将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溶液中,易产生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
(2)波尔多液中硫酸铜比例过高易造成药害,有经验的果农常将磨光的铁制芽接刀浸泡在药液里,若产生药害,只需1﹣2分钟就有明显现象出现,该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8.
工业上用海水获取粗盐以及实验室用粗盐制得精盐都包含许多化学实验知识,分析以下过程后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2)海水晒盐与下述操作中_____的原理相同;
(3)上述操作可能用到下列装置,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用甲制取淡水可选用装置_____(填序号),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2)海水晒盐与下述操作中_____的原理相同;
(3)上述操作可能用到下列装置,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用甲制取淡水可选用装置_____(填序号),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实验题- (共1题)
19.
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甲同学立刻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理由是_____;
(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
②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③向滤渣中加少量水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由此判断,滤渣中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以上经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样品中无NaCl
B. 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
C. 样品中无NaOH
D. 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甲同学立刻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理由是_____;
(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
②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③向滤渣中加少量水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由此判断,滤渣中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以上经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样品中无NaCl
B. 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
C. 样品中无NaOH
D. 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