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4月学业质量调研一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263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5/24

1.计算题(共1题)

1.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 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去然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 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 %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氯化钾溶液的质量。

2.单选题(共9题)

2.
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化学能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材料
B. 化学能为人们战胜疾病,合成新药
C.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D. 化学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3.
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绳锯木断B.滴水成冰C.死灰复燃D.聚沙成塔
4.
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关于肉桂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3种元素组成
B. 摩尔质量为148
C.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少
D. 1mol分子中含有19个原子
5.
世界上最轻材料“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关于“碳海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可燃烧
C.可重复使用
D.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6.
关于CO2和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O会形成酸雨
7.
在AgNO3、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Zn
B.滤渣中可能有Ag、Cu
C.滤液中﹣定有Fe(NO32、Zn(NO32
D.滤液中可能有AgNO3、Cu(NO32
8.
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 %的氯化钠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的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量取42.5 mL
C.蒸馏水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9.
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在碳酸钠 B. 可能有氢氧化钠
B.一定有碳酸钙 D. 可能有氢氧化钙
10.
食物中含钙量最低的是




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
 
A. A B. B C. C D. D

3.选择题(共1题)

11.列出算式或方程,并计算出得数.

4.填空题(共4题)

12.
(1)探究金属性质:图1是探究金属化学性质,图2是金属化学性质网络图。

①图1甲中反应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图1只有乙中不反应,能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
③依据图1完成金属性质网络,图2中的A属于  (填物质类别);
(2)认识金属的制备:工业上常采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冶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从废液中回收金属: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Zn(NO3) 2和AgNO3,为回收金属银Ag,设计了下列方案:

①加入过量锌的目的是     
写出Zn与Ag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C中含有的溶质成分     
13.
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该温度下,甲50溶液的溶解度是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的。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第2个烧杯 第3个烧杯(填“>”、“=”或“<”)。
14.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请写出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若试管a中产,10 mL气体,则b试管中产生20 mL气体,该气体是
(2)图2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   (填“属于”或“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试验结束后,用pH试纸测量集气瓶中的液体,其pH   7(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图3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100g水;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②将t2℃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能达到目的是
A.蒸发溶剂 B.降低温度 C.加溶质丙 D.升高温度
③将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乙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剂质量:甲<乙
15.
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实验与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探究。
实验一: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  
(3)装置D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从中性变为   ,间接证明了
实验二:
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1)打开K1、K3,关闭K2,当D中液体变红色时,可确定C中
(2)C中收集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5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C中,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①同学们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认为应该在 (填装置字母序号)之间增加洗气瓶E,其作用是
②继续完善实验,还应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将C装置中的浓NaOH溶液改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