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实验初中2017届九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262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6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某化学探究小组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对得到的样品溶液是否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怀疑,决定对其溶质成份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二: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含有____________ 、碳酸钠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发现,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现现象
实验结论
X是___
___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Y是___
_________
 
猜想三正确
 
他们取少量样品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二不正确,也可往样品溶液中通入___________;受该同学的启发,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正确,也可在样品溶液中滴加盐酸。
(实验评价)乙同学往样品溶液中滴入盐酸,刚开始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试分析原因____。
2.
在高温条件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莉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飘到空中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常见铁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2)稀盐酸(或稀硫酸)与铁反应产生气体,与铁的氧化物反应没有气体产生。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根据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加以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
_____
剩余固体是Fe3O4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8题)

3.
(某物质完全燃烧后,消耗4.8 g O2,生成4.4g CO2和3.6g H2O,则该物质中    ( )
A.只有碳、氢两种元素B.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
4.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可能是单质。B.若消耗了3g乙,则生成17g丙
C.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是催化剂。D.反应前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5.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
下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是化合物,Z、W是氧化物
B.该反应中反应物X、Y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
C.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
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7.
将CO、CO2、H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足量的石灰水、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
A.N2和COB.H2和N2C.CO2和N2D.只有N2
8.
某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检验某气体为CO2
鉴别水和双氧水
鉴别黄铜和黄金
方案一
用磁铁吸引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看外观
看颜色
方案二
加足量硫酸铜溶液
加澄清石灰水
加入二氧化锰
加入稀盐酸
 
A.AB.BC.CD.D
9.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选择题(共3题)

11.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学生要不要认识繁体字,向来有不同见解。赞成者认为,学生知晓繁体字,   ①    知晓中国汉字和中国文化的由来,  ②  便利与还在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和联系。反对者则认为,简化字推广使用几十年,已成为国家的通用文字,  ③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在使用简化字。将繁简两套文字系统搬进学生课堂,  ④  违背国家语言法规,  ⑤  不符合汉字运用的现实,  ⑥  会使孩子不胜其“繁”,加重学习负担。


A

等于

甚至

既然

/

B

就是

同时也

并且

C

就同时

/

况且

不但

而且

进而

D

才能

/

/

12.

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②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正价

③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相应的离子氧化性越弱

④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少于4.


13.

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②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正价

③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相应的离子氧化性越弱

④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少于4.


4.填空题(共2题)

14.
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请看图回答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4)将D中液体倒入试管中,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法一:向试管中滴入    溶液
无色液体变白色浑浊
溶质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和  
 
方法二:向试管中放入镁条
  气泡产生
 
15.
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根据如图回答:
(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只选填一种物质编号,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
(2)通风口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由此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_.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打火机气体丁烷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