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
(4)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
(4)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下图所示装置中的现象是实验过程中呈现的实验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

(1)多孔铜制隔板上面若放置石灰石,打开止水夹M,取下左侧的橡胶塞,向U型管内加入稀盐酸,U型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一段时间后,关闭M后,呈现如图所示的现象的原因是_____。
(2)多孔铜制隔板上面若放置白磷,U型管内注入80℃的热水,U型管右管内热水浸没白磷,此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打开止水夹M,经M处向U型管内不断充入氧气后的现象是____,此实验可证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

(1)多孔铜制隔板上面若放置石灰石,打开止水夹M,取下左侧的橡胶塞,向U型管内加入稀盐酸,U型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一段时间后,关闭M后,呈现如图所示的现象的原因是_____。
(2)多孔铜制隔板上面若放置白磷,U型管内注入80℃的热水,U型管右管内热水浸没白磷,此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打开止水夹M,经M处向U型管内不断充入氧气后的现象是____,此实验可证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化学实验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检测它的成分,进行下列探究实验活动。(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①是CH4; ②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③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_____ (填序号)“注水装置”。
(2)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_____气体。
(3)装置C作用是______。
(4)当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当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
实验结论是____,其理由是____。我对此实验的改进建议是____。
【猜想与假设】①是CH4; ②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③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 A B C D | ![]() ② ③ |
图1 | 图2 |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_____ (填序号)“注水装置”。
(2)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_____气体。
(3)装置C作用是______。
(4)当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当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
实验结论是____,其理由是____。我对此实验的改进建议是____。
4.计算题- (共1题)
4.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化学小组先用30%的浓盐酸20g,配制10%的稀盐酸,并加入到13g 的石灰石样品中完全反应。(最后结果保留1位小数)
(1)配制10%的稀盐酸质量。_____________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
(3)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1)配制10%的稀盐酸质量。_____________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
(3)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0题)
9.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 | ![]() | ![]() |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 B.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 C.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 D.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二氧化碳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B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 |
C | 硬水软化 | 加热煮沸 |
D |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
A.A | B.B | C.C | D.D |
12.
10℃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甲一定是饱和溶液 |
B.10℃时,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C.给两支试管加热至30℃,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30℃时,将两支试管溶液制成饱和溶液,则它们的质量:甲>乙 |
13.
对于下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通电2H2↑+O2↑ |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更加合适的催化剂 |
6.选择题- (共1题)
7.填空题- (共11题)
16.
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小魔术“空瓶生烟”,A 瓶中充满了氯化氢气体,B 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充满浓浓的白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若A、B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____。
(3)甲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
![]() | ![]() |
魔术实验 | 微粒示意图(三种球分别表示氢、氮、氯原子) |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若A、B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____。
(3)甲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
17.
现有A、B、C三组初中常见物质,按要求回答问题:
(1)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
(2)俗称熟石灰的是____。
(3)将6种物质分为A、B、C三组的依据是____。
(4)在上述物质可以转化的反应中,能够证明“水”作为循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A | B | C |
H2 | H2O | Ca(OH)2 |
C | CO2 | Ca CO3 |
(1)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
(2)俗称熟石灰的是____。
(3)将6种物质分为A、B、C三组的依据是____。
(4)在上述物质可以转化的反应中,能够证明“水”作为循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18.
生活处处是化学
(1)“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其中碘的化合价是_____。
(2)夏季打开可乐的瓶盖会有大量泡沫涌出的原因是______逸出造成的。
(3)湿衣服在烈日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微观解释是_____。
(4)食品真空包装的目的是____。
(1)“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其中碘的化合价是_____。
(2)夏季打开可乐的瓶盖会有大量泡沫涌出的原因是______逸出造成的。
(3)湿衣服在烈日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微观解释是_____。
(4)食品真空包装的目的是____。
20.
回答下列实验的相关问题:
(1) A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
(2)B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原因是___。
(3)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4)D的实验目的是___。
![]() | ![]() | ![]() | ![]() ![]() |
A | B | C | D |
(1) A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
(2)B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原因是___。
(3)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4)D的实验目的是___。
21.
水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生活中常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水可以将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
(4)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包装盒内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几分钟后,米饭便熟可食用,其原因是____。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食盐 | B.面粉 | C.蔗糖 | D.花生油 |
(3)水可以将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
(4)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包装盒内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几分钟后,米饭便熟可食用,其原因是____。
22.
数十亿年来,地球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表是远古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不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_。
(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其原因是_____。
(3)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气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大气。CH4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现在空气的成分 | N2、O2、CO2水蒸气及惰性气体等 |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 CH4、NH3、CO、CO2等 |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不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_。
(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其原因是_____。
(3)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气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大气。CH4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3.
注意防火安全很重要。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___。

A B C D
(2)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了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剂:磷酸二氢铵50%、硫酸铵25%),灭火器阀门开启后,筒体内的灭火剂在驱动气压力的作用下,经虹吸管从喷射管喷出,当灭火剂以雾状与火焰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包括起到稀释氧和冷却燃烧物表面温度的作用,从而使火焰熄灭。对于干粉灭火器的工作原理说法错误的是___。

A.灭火剂是二氧化碳
B.灭火剂通过隔绝空气灭火的
C.在灭火过程中降低了物品的着火点
D.它与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相同的
(3)使用灭火器灭火时,正确作法的是___。
A.站在上风方向灭火 B.站在下风方向灭火
C.对准燃烧点根部喷射 D.对准燃烧点上部喷射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___。

A B C D
(2)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了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剂:磷酸二氢铵50%、硫酸铵25%),灭火器阀门开启后,筒体内的灭火剂在驱动气压力的作用下,经虹吸管从喷射管喷出,当灭火剂以雾状与火焰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包括起到稀释氧和冷却燃烧物表面温度的作用,从而使火焰熄灭。对于干粉灭火器的工作原理说法错误的是___。

A.灭火剂是二氧化碳
B.灭火剂通过隔绝空气灭火的
C.在灭火过程中降低了物品的着火点
D.它与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相同的
(3)使用灭火器灭火时,正确作法的是___。
A.站在上风方向灭火 B.站在下风方向灭火
C.对准燃烧点根部喷射 D.对准燃烧点上部喷射
24.
合理应用能源,保护环境
(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____。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
(3)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
(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____。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
(3)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
A.乙醇 | B.天然气 | C.汽油 | D.氢气 |
25.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2年以来,雾霾、PM2.5、空气质量等词都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现实生活中,经常把雾与霾放在一起,统称为雾霾天气。简单的说,雾是湿的,即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干的,即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霾本身就是污染物的积聚,雾未必是污染物,却是污染物的良载体。雾和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略有不同,雾天中的能见度比霾天要差,对交通的影响更大;霾天气对身体健康影响更大。
当出现灰蒙蒙的天气时,我们还是很难严格区分哪是雾,哪是霾。因为往往会发生雾、霾交替或雾、霾混杂的天气,雾和霾有时还会“角色互换”,相互转化。
PM2.5并非雾霾的“代名词”,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并且不易被鼻腔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城市大气中PM2.5的来源和生成过程十分复杂,包括:各种燃烧过程,如煤炭燃烧、石油燃烧和机动车尾气等的直接排放;大气化学反应的“二次生成过程”。PM2.5对雾霾天气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雾霾天气又能进一步加剧PM2.5的积聚。
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实际上要依据空气质量分指数(英文缩写为AQI)。2012年3月国家发布的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污染物监测为6项,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
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
面对雾霾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尽量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如:减少外出,若外出时戴口罩,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减少户外锻炼;关闭门窗,避免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注意饮食,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要减速慢行,遵守交通规则。
(1)对雾和霾说法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
A. 雾和霾一定都是污染物 B.霾天中的能见度比雾天要差
C. 雾和霾有时会相互转化 D.雾霾天气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2)PM2.5对人体的______影响最大。
A.呼吸系统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 D.泌尿系统
(3)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B. 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 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D. 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4)下列是北京天气预报内容,可知这几天内属于重度污染的有____天
(5)你对人们应对雾霾天气的建议是____。
2012年以来,雾霾、PM2.5、空气质量等词都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现实生活中,经常把雾与霾放在一起,统称为雾霾天气。简单的说,雾是湿的,即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干的,即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霾本身就是污染物的积聚,雾未必是污染物,却是污染物的良载体。雾和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略有不同,雾天中的能见度比霾天要差,对交通的影响更大;霾天气对身体健康影响更大。
当出现灰蒙蒙的天气时,我们还是很难严格区分哪是雾,哪是霾。因为往往会发生雾、霾交替或雾、霾混杂的天气,雾和霾有时还会“角色互换”,相互转化。
PM2.5并非雾霾的“代名词”,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并且不易被鼻腔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城市大气中PM2.5的来源和生成过程十分复杂,包括:各种燃烧过程,如煤炭燃烧、石油燃烧和机动车尾气等的直接排放;大气化学反应的“二次生成过程”。PM2.5对雾霾天气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雾霾天气又能进一步加剧PM2.5的积聚。
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实际上要依据空气质量分指数(英文缩写为AQI)。2012年3月国家发布的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污染物监测为6项,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
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
面对雾霾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尽量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如:减少外出,若外出时戴口罩,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减少户外锻炼;关闭门窗,避免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注意饮食,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要减速慢行,遵守交通规则。
(1)对雾和霾说法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
A. 雾和霾一定都是污染物 B.霾天中的能见度比雾天要差
C. 雾和霾有时会相互转化 D.雾霾天气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2)PM2.5对人体的______影响最大。
A.呼吸系统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 D.泌尿系统
(3)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B. 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 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D. 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4)下列是北京天气预报内容,可知这几天内属于重度污染的有____天
日期 | 11.10 | 11.11 | 11.12 | 11.13 | 11.14 | 11.15 |
空气质量指数 | 39 | 139 | 208 | 198 | 279 | 302 |
(5)你对人们应对雾霾天气的建议是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