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________。
(2)(实验探究)
(3)(反思与评价)①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
②还可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Cl2的存在。
(4)(拓展应用) MnO2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同时生成+2价的锰的氯化物和另一种常见的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实验室除了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还可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请分别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________。
(2)(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小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 猜想___成立 |
② | 小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__ | 猜想三成立 |
(3)(反思与评价)①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
②还可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Cl2的存在。
(4)(拓展应用) MnO2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同时生成+2价的锰的氯化物和另一种常见的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实验室除了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还可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请分别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科学研究离不开水.请你完成下列探究。
(1)探究一:用水作溶剂.在盛有5mL水和5mL汽油的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该实验量取5ml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和________
(2)探究二:用水区别物质.自选两种白色固体,用水区别它们,设计实验完成下表内容。
(3)探究三:溶质在水中的溶解与结晶。
(查阅资料)熟石灰与碳酸氢铵、氯化铵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氢铵、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0℃时,五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相同温度下,不同溶质同时溶解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不变。
(提出问题)20℃时,将11.7gNaCl和15.8gNH4HCO3同时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有晶体析出(温度仍为20℃)。析出的晶体是什么?
(设计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晶体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晶体不可能是_______。
②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现象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③(实验结论)析出的晶体是_______。
④(实验拓展)析出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
(1)探究一:用水作溶剂.在盛有5mL水和5mL汽油的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该实验量取5ml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和________
(2)探究二:用水区别物质.自选两种白色固体,用水区别它们,设计实验完成下表内容。
两种白色固体 | 主要操作、现象和结论 |
_______ | ____ |
(3)探究三:溶质在水中的溶解与结晶。
(查阅资料)熟石灰与碳酸氢铵、氯化铵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氢铵、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0℃时,五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 NaCl | NH4HCO3 | NH4Cl | NaHCO3 | Na2CO3 |
溶解度/g | 36.0 | 21.0 | 37.2 | 9.6 | 21.5 |
相同温度下,不同溶质同时溶解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不变。
(提出问题)20℃时,将11.7gNaCl和15.8gNH4HCO3同时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有晶体析出(温度仍为20℃)。析出的晶体是什么?
(设计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晶体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晶体不可能是_______。
②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现象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③(实验结论)析出的晶体是_______。
④(实验拓展)析出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3.
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课外小组同学将88.8 g盐酸加入到35 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SiO2不与盐酸反应),盐酸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收集的气体质量为8.8g,(以下计算均需写出计算过程,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1)写出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计算35g样品中CaCO3的质量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过滤,得到CaCl2溶液, 将此溶液配成10%的CaCl2溶液,①计算: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②量取: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水,倒入氯化钙溶液的烧杯中。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___。
(1)写出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计算35g样品中CaCO3的质量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过滤,得到CaCl2溶液, 将此溶液配成10%的CaCl2溶液,①计算: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②量取: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水,倒入氯化钙溶液的烧杯中。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___。
3.综合题- (共1题)
4.
铁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人类进步所必不可少的金属材料。
(1)如图为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亚铁离子(写出离子符号____)的核外电子数为___。

(2)健康人体内,总量4~5g的铁元素主要以____(选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缺铁会患上___(填字母)。
a.骨质疏松 b.甲状腺疾病 c.贫血症 d.侏儒症
(3)(实验一)
兴趣小组通过下图实验研究铁的冶炼

(资料1)已知铁的氧化物均能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资料2)实验研究表明:该实验得到的是四氧化三铁与铁粉的混合物
①试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②实验一段时
间后,观察到A处现象是___; B处反应的方程式____;小明将所得的黑色固体物质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发现有少量气泡。写出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说明黑色固体物质____(填字母)。
a.不含铁 b.一定全部是铁 c.含有铁
(4)(实验二)兴趣小组用下图实验研究实验一所得黑色粉末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资料3)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类似都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且吸收能力比石灰水强。
①从安全与规范的角度考虑,装置C后面应连接____(选填装置序号D或E),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②铁与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10 g充分反应后,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单质铁)的质量为8.4g。请计算10 g黑色粉末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______。
(1)如图为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亚铁离子(写出离子符号____)的核外电子数为___。

(2)健康人体内,总量4~5g的铁元素主要以____(选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缺铁会患上___(填字母)。
a.骨质疏松 b.甲状腺疾病 c.贫血症 d.侏儒症
(3)(实验一)
兴趣小组通过下图实验研究铁的冶炼

(资料1)已知铁的氧化物均能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资料2)实验研究表明:该实验得到的是四氧化三铁与铁粉的混合物
①试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②实验一段时

a.不含铁 b.一定全部是铁 c.含有铁
(4)(实验二)兴趣小组用下图实验研究实验一所得黑色粉末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资料3)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类似都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且吸收能力比石灰水强。
①从安全与规范的角度考虑,装置C后面应连接____(选填装置序号D或E),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②铁与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10 g充分反应后,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单质铁)的质量为8.4g。请计算10 g黑色粉末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______。
4.单选题- (共8题)
5.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 使用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B. 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C. 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D. 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A. 使用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B. 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C. 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D. 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6.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
7.
以下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鱼儿能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 氧气易溶于水 |
B |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C | 洗洁精和汽油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 洗洁精去除油污是乳化,汽油洗油污是溶解 |
D | 近几年很多铁制品由不锈钢替代 | 不锈钢不仅比纯铁硬,而且抗腐蚀性能好 |
A.A | B.B | C.C | D.D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和乙醇燃烧后的生成物相同,所以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 |
B.综合利用煤能得到许多有用的物质,综合利用石油也能得到不同的产品,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
C.金刚石、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用途也不同; |
D.生产生活中长期使用硬水会有很多危害,因此要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可利用活性炭软化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
9.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的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
B.滤液中一定有Mg2+、Cu2+、Ag+; |
C.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没有Mg,可能含有Cu; |
D.滤液中一定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有Mg(NO3)2。 |
10.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
B.在水中加入少许烧碱,能增强导电性 |
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
11.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 a的饱和溶液; |
B.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
D.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
5.多选题- (共1题)
13.
下图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6.填空题- (共1题)
1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从环保角度看,你认为下列行为不利于空气质量改善的是___(填序号)。
①居民燃煤取暖 ②退耕还林 ③燃放烟花爆竹 ④焚烧秸秆
(2)某同学洗衣服,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洗衣粉溶于水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材来引燃煤,是因为______。
(4)根据如图某抗酸药的包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②淀粉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③图中塑料包装废弃后可用于微型化学实验,其优点是_____。
(1)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从环保角度看,你认为下列行为不利于空气质量改善的是___(填序号)。
①居民燃煤取暖 ②退耕还林 ③燃放烟花爆竹 ④焚烧秸秆
(2)某同学洗衣服,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洗衣粉溶于水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材来引燃煤,是因为______。
(4)根据如图某抗酸药的包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②淀粉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蛋白质 | B.糖类 | C.油脂 | D.维生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8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