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25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3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关于蜡烛的实验探究:小敏是某班的小小化学家,最近对蜡烛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点燃一支蜡烛,先用一木筷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了如图(a)上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2)如图(b),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可观察到火焰____________,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c)斜插入蜡烛焰心时,观察到漏斗颈口处产生了黄色火焰,这是由于________。
(3)为了探究蜡烛的组成,他取了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有______出现,将小烧杯迅速倒置,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______,据此他得出关于蜡烛组成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2题)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寻找新的性能良好的材料B.治理环境污染
C.开发新能源D.研究质子、中子的结构
3.
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4.
某些水果散发的香味来自乙酸乙酯。纯净的乙酸乙酯是一种油状液体,且能浮在水面上。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制备乙酸乙酯。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易挥发
B.乙酸乙酯难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
C.浓硫酸可能是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乙酸+乙醇乙酸乙酯+水
5.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二氧化锰能做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改变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有的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6.
据报道,科学家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中子数为 (    )
A.88B.50C.38D.126
7.
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元素种类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粒子的电性
⑤原子核 ⑥电子数  ⑦最外层电子数.
A.①③⑤B.②④⑥⑧C.②⑤D.①⑤
8.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9.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量筒的容量为250mL.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I.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mL;
II.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
III.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为V2mL;
IV.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I中,鼓入空气的体积可以是小于200mL的任意体积
B.步骤II中,红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a和b
C.步骤III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数值偏高
D.步骤IV中,求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100%
10.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操作包括: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气管从水里面取出;⑦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⑦③④①⑤⑥②B.③④⑦①⑤②⑥
C.⑦④①③⑤②⑥D.③④①⑦⑤⑥②
11.
我国在大气污染物监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列项目不属于其基本监测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二氧化硫D.PM2.5
12.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
13.
如下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A.AB.BC.CD.D

3.填空题(共2题)

14.
Ⅰ.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生产生活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1)一氧化二氮(N2O)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
①一氧化二氮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下列信息中,描述了一氧化二氮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在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
B.无色有甜味的气体 C.熔点-90.8℃,沸点-88.5℃
(2)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植入人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在研制、生产和植入过程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医生外科手术的缝合技法
B.心脏起搏器的电子线路设计
C.心脏起搏器内部元件的组成材料  
D.心脏起搏器工作时的化学反应原理
Ⅱ.利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几种,例如:铜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水是由________构成的,硫酸铜是由________构成的。(填具体粒子名称)
(2)天然气可作为家用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性。
15.
Ⅰ.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下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11”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应用环保烟花,减少了硫粉和金属粉末的使用,保护了环境。
(1)硫粉在空气中能燃烧,放出具有_____气味的气体,产生_____火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
(2)铁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_____,生成黑色固体。在实验室进行此实验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
(3)A、B均是(1)、(2)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常温常压下,A为气体,B为固体,且A 和B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符合上述条件的A、B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可能的组合即可)。

4.实验题(共1题)

16.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E装置收集满氧气后,取出的集气瓶应_____(填“正””或“倒”)放在实验台上。若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