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250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0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Fe2O3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Fe2O3难溶于水
【猜想】I. Fe2O3不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II. Fe2O3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III. Fe2O3是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用天平称量m1g Fe2O3,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1)回答下表中问题:
步骤③的现象
步骤⑥的结果
步骤⑦的现象
结论
A.有大量气泡产生;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m2__________m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A.有大量气泡产生;
B.___________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2)步骤__________(填2个步骤序号)对比的目的是证明Fe2O3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
(3)步骤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能被Fe2O3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3题)

2.
2017年暑假系列科普纪录片《我们需要化学》的热播,再次引起了社会对化学的热议。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是如此美丽、动人,一直默默地引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步伐
B.化学带领人们认知物质的本质、生命的起源、宇宙的奥秘,推动着生命科学和材料学的发展
C.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是人类接触最早的化学现象
B.门捷列夫编制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C.绿色化学是指绿色植物的化学
D.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体
4.
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字的由来.铅条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
A.硬度小B.熔点低C.密度大D.能导电
5.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瓷碗破碎 米饭变馊B.煤气燃烧 水结成冰
C.灯泡发光 黄瓜切片D.菜刀生锈 葡萄腐烂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一定发光放热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7.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子一定比原子大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中的填充气体主要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B.称取11g药品时,天平指针偏右,则称得的药品实际质量小于11g
C.用100mL量筒准确量取8.56mL蒸馏水
D.长颈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管塞孔中
9.
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10.
如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11.
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一段时间后,试管里最多含有几种固体物质( )
A.5种B.4种C.3种D.2种
12.
下列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①量筒   ②试管   ③燃烧匙   ④集气瓶   ⑤烧杯   ⑥烧瓶   ⑦石棉网
A.②③⑦B.⑤⑥C.②③⑥D.②⑤⑥
13.
某同学向量筒中注入水,仰视读数为25mL,将水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5mL,则该同学倒出水的实际体积是( )
A.>10mLB.<10mLC.=10mLD.无法确定
14.
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气密性良好,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需要经过磨毛处理的是
A.量筒B.集气瓶C.烧杯D.试管

3.填空题(共9题)

15.
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将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数是加碘盐,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推测,加碘食盐中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16.
现有①水银  ②液态空气  ③冰水共存物 ④二氧化锰  ⑤石灰水  ⑥氯酸钾  ⑦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残留的固体  ⑧空气中0.94%的稀有气体  ⑨铁矿石  ⑩干净的牛奶。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
17.
用化学符号填空:
(1)锌元素__________;(2)11号元素__________;(3)氮气__________;
(4)氢元素__________;(5)镁元素__________;(6)氖气__________。
18.
如图是与水有关的三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C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实验中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气密性不好、__________(写一条)。
19.
工业抽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氧气的沸点比氮气的沸点__________(填“高”或“低”);
(2)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区分空气、氧气和氮气。
20.
现有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1)占空气总体积78%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制氮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将一种白色固体A与一种黑色粉末B混合均匀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白色固体C和无色气体D,取某黑色固体E点燃后放入D中,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请根据以上所述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的混合物加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与D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中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B装置制氧气,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可用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代替B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4)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如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应等导管口出现_______时才开始收集。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固体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胶塞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 ⑦连接仪器
23.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正确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填空:
(1)熄灭酒精灯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照最少量即__________取用液体,固体只需要__________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