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8届九年级初中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2445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0

1.科学探究题(共3题)

1.
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
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易吸水,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外焰处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
 
II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
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
III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I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全实验II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III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实验III,可以得到关于蜡烛的元素组成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III是该小组同学对右图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右图所示实验相比,实验3的优点是______。
2.
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制得氮气,并测得其密度,从而获得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请你参与以下的科学发现过程。
方法Ⅰ:利用空气分离出氮气
实验步骤
解释或结论
(1)将清新洁净的空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通过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
(2)将气体通过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提示:反应不能生成新的气体)。
 请写出一种能用于除去氧气的物质__________。
(3)收集剩余气体,并测定该气体的密度。
  密度:1.257 2 g/L
 
方法Ⅱ:用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NH4Cl)反应制取氮气,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 8 g/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讨论:瑞利教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方法Ⅱ测得的结果均小于方法Ⅰ,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
3.
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两个问题(夹持装置已略去)。

(1)研究燃烧的条件
【步骤1】向C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浸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A中盛有稀硫酸,B中盛有碳酸钠固体,C中盛有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1】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明显鼓起。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实验1没有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加入药品进行了实验2。
【实验2】打开K2,关闭K1,将A中溶液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方的导管口处,木条熄灭。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共6题)

4.
燃烧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化学反应之一,但燃烧控制不当会引起火灾。
(1)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铝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其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
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经“捕捉”可用于生产甲醇等产品。
(1) “捕捉”CO2: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的CO2溶解于甲醇,得到CO2的甲醇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
(2)用“捕捉”的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饮水与健康息息相关,营养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白开水是青少年的最佳饮品
尽量少喝碳酸饮料
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
早餐喝一杯果汁是一个良好习惯
适度饮茶有益健康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饮品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
A 碳酸饮料 B 生理盐水   C 果汁
(2)大部分碳酸饮料都含有柠檬酸和磷酸,过量摄入会影响某元素的吸收,儿童缺少该元素可能导致佝偻病,该元素为_____。
(3)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欲配制1000g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 g。
(4)茶叶中的咖啡碱能起到提神、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等作用,其化学式为C8H10N4O2.咖啡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5)用新鲜水果榨制成的果汁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和_____。
7.
以下两组实验都采用了对比的方法。

(1)实验Ⅰ,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通过甲、乙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某校社会大课堂活动组织同学们走进了污水处理厂。
(1)参观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时,现场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同学们不禁掩住口鼻。从微粒的角度说明能闻到气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是经过如图所示的格栅,格栅是带有规则分布的方形网格,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二次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出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作用是将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经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沼气(主要成分为CH4),沼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9.
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用氯化钯(PdCl2)可以测定微量CO的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dCl2 + CO + H2O ="=" Pd↓+ 2HCl + CO2。若反应后得到Pd的质量为1.06 g,则测得CO的质量为多少克?

3.计算题(共1题)

10.
1000 mL某饮用矿泉水的成分如图所示。

(1)此矿泉水中至少含有________种元素。
(2)在H2Si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在H2SiO3中,硅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喝了500 mL该矿泉水,他摄入钾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mg。

4.推断题(共1题)

11.
A、B、C、D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下图是包含A、B、C、D和盐酸5种物质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1)单质A不可能是______。
A.Mg    B.Fe    C.Ag    D.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5.单选题(共16题)

12.
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卢瑟福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
13.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纸张粉碎C.冰雪融化D.风力发电
14.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SO2B.NaOHC.O2D.H2SO4
1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16.
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H2B.2HC.2H2D.2H+
17.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
1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B.酒精C.铁丝D.红磷
1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冷冻剂B.天然气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银用于制作导线
20.
下列物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A.木炭B.烧碱C.浓硫酸D.浓盐酸
21.
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块能压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抗腐蚀性
22.
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在水中加入少许硫酸,能增强导电性
C.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D.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3.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4.
配制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蒸发皿B.玻璃棒C.烧杯D.量筒
25.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
A


稀硫酸
B
CO
CO2
NaOH溶液
C
CaCO3
Na2CO3
H2O
D
CaO
Ca(OH)2
H2O
 
A.AB.BC.CD.D
26.
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熟石灰B.烧碱C.食盐D.大理石
27.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B.隔绝空气C.防止酒精挥发D.降低酒精着火点

6.选择题(共4题)

28.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完成题目。
      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
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②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做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③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29.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甲和乙,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甲,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乙,使它与蜡烛甲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30.定义在R上的函数f(x)= {#mathml#}13{#/mathml#} x3+cx+3(c为常数),f(x)在x=0处的切线与直线y=x+2垂直.
31.

某小组同学用卫生球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作出如图所示

的图象,图中BC段表示 {#blank#}1{#/blank#}过程,在开始计时第6min,萘处于{#blank#}2{#/blank#}还可以知道萘的熔点是 {#blank#}3{#/blank#}  ℃ 。

7.填空题(共7题)

32.
矿山废水中含有大量的H2SO4和CuSO4,直接排放会影响水体酸碱性,并造成重金属污染。通过处理可以回收金属铜,并使废水pH和重金属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已知:步骤I无蓝色沉淀生成。
(1)步骤Ⅱ和步骤Ⅲ都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得到金属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Ca(OH)2可以降低铁屑的消耗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需加入Na2S才能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由此推测废水③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33.
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SiO2中 S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4.
实践活动课上,小红将家里的彩漂粉(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她阅读标签并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1)将过碳酸钠加入水中溶解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生成的气体的操作为________。
(2)欲证明过碳酸钠溶于水后有碳酸钠生成,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
35.
钢铁是工程技术中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 Fe2O3)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6.
航天飞船发射过程中,常以液氢作燃料,液氧作助燃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7.
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燃料,空气作助燃剂,使用的空气必须要除去二氧化碳,否则将对导电介质氢氧化钠造成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8.
化石燃料是人类目前使用的最主要的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

8.实验题(共1题)

39.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选择该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3道)

    简答题:(6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