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___。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___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2)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_____(填“是”或“否’')。
(3)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___%.
(4)根据两组实验现象得出,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数是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小英认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____%。
(6)(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措施___。
(7)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浓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又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

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5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 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停止通入氧气时量筒内水的体积约为_____(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A.25 mLB.40 mL C.60 mL D.75 mL

(1)(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___。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___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分组 | 第一组 | 第二组 | ||||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 15 | 30 | 45 | 34 | 38 | 42 |
带火星竹签状况 | 亮 | 很亮 | 复燃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2)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_____(填“是”或“否’')。
(3)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___%.
(4)根据两组实验现象得出,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数是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小英认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____%。
(6)(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措施___。
(7)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浓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又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

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5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 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停止通入氧气时量筒内水的体积约为_____(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A.25 mLB.40 mL C.60 mL D.75 mL
2.单选题- (共16题)
2.
下列说法中你不赞同的是
A.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物质,防止走入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误区 |
B.近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都是化学造成的 |
C.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
D.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用途和制法等 |
3.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 实验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反应物浓度 |
B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C |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有、无催化剂 |
D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A.A | B.B | C.C | D.D |
4.
公元二世纪,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加强热的条件下
A.很稳定 | B.很活泼 | C.易和氧气反应 | D.易变成别的物质 |
6.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探究碳酸氢铵加热后生成气体中是否有氨气 |
B.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
D.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7.
如图所示装置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水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
B.烧杯中液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 |
C.燃烧匙中的红磷需足量,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
D.本实验可以证明剩余气体N2不可燃,不助燃 |
8.
下列四种叙述均用下图表示,其中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向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的MnO2反应过程中生成O2的质量与时间关系 |
B.表示向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的MnO2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与时间关系 |
C.表示一定量KMnO4加热制O2过程中,残留固体中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
D.表示一定量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混合物中水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
9.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的热 |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10.
如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目的是()


A.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
B.为了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
C.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压使试管破裂 |
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 |
11.
用图实验装置(两胶头滴管中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都相等),实验时,同时完全捏扁两滴管的胶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稀盐酸滴入后都产生大量气泡 |
B.红墨水的作用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
C.块状碳酸钙装置中长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速度快 |
D.该实验的目的是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 |
12.
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C.粗铜丝可以获得平稳气流 |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14.
扬州公园内有许多饮水机,可取水直接饮用。其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吸附为化学变化 | B.紫外线照射可以杀菌消毒 |
C.该水可直接饮用是因为没有化学物质 | D.超滤膜可以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物质 |
16.
欲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10.8g药品,某同学先正确调节天平平衡,再进行称取,他使用了10g砝码,并将游码至0.8g,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左边,此时他应该
A.将游码向左边移动 | B.取出适量药品 |
C.添加适量药品 | D.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
17.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俯视读数为17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一定大于6mL | B.一定等于6mL |
C.一定小于6mL |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mL |
3.多选题- (共2题)
19.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夹没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4.填空题- (共2题)
20.
(1)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
二氧化锰___; 氯酸钾___;氧化铜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__干冰__五氧化二磷__氮气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铁在氧气燃烧__;
②蜡烛燃烧___;
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__;
④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
以上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二氧化锰___; 氯酸钾___;氧化铜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__干冰__五氧化二磷__氮气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铁在氧气燃烧__;
②蜡烛燃烧___;
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__;
④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
以上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21.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是有关水的几个问题分析,请填空:
(1)某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的天然水,经吸附、沉淀、过滤等初步净化处理后,再加热煮沸,在盛水的器具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经初步净化处理后的水是____(填“软水”或“硬水”),
(2)净化水的方法有很多,自然界的水依次经过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其中过滤_____(填“能”、或“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用到的非玻璃仪器是______。
(3)学校、家庭、办公室常用的净水器的基本原理可用下图甲所示的简易净水装置表示其中活性炭吸附的原理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小明利用下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与试管b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__,试管a中气体为____气。通过该电解实验,小明得出水是由____ 组成的。

(5)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____,上图丙是氢气验纯的方法,点燃前试管口朝下的原因是____,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__,应重新收集检验。
(6)电解水实验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_能转为___能;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反应又可以生成水,此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1)某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的天然水,经吸附、沉淀、过滤等初步净化处理后,再加热煮沸,在盛水的器具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经初步净化处理后的水是____(填“软水”或“硬水”),
(2)净化水的方法有很多,自然界的水依次经过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其中过滤_____(填“能”、或“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用到的非玻璃仪器是______。
(3)学校、家庭、办公室常用的净水器的基本原理可用下图甲所示的简易净水装置表示其中活性炭吸附的原理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小明利用下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与试管b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__,试管a中气体为____气。通过该电解实验,小明得出水是由____ 组成的。

(5)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____,上图丙是氢气验纯的方法,点燃前试管口朝下的原因是____,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__,应重新收集检验。
(6)电解水实验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_能转为___能;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反应又可以生成水,此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5.实验题- (共2题)
22.
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
(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_______的优点。

(2)科学兴趣小组想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度的因素。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克二氧化锰(MnO2)粉末,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气泡产生的速度,记录如下:


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与__________的关系。
(3)某同学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4)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的完全相同。
(5)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应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______________.
(6)为了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氧气,请你写出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要收集氧气,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_____或D(填序列号)
②用D装置收集过程中,当氧气充满集气瓶后,将导管从瓶口处移开,________在桌上。
③用发生装置A或B制取氧气时,A与B相比,A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热管口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8)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填字母)。
a.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块状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I、III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应向烧杯中加入____。
(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_______的优点。

(2)科学兴趣小组想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度的因素。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克二氧化锰(MnO2)粉末,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气泡产生的速度,记录如下:


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与__________的关系。
(3)某同学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4)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的完全相同。
(5)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应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______________.
(6)为了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氧气,请你写出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要收集氧气,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_____或D(填序列号)
②用D装置收集过程中,当氧气充满集气瓶后,将导管从瓶口处移开,________在桌上。
③用发生装置A或B制取氧气时,A与B相比,A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热管口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8)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填字母)。
a.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块状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I、III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应向烧杯中加入____。
23.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判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下列是某同学设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
A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 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 现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 加热时反应由前往后加热
(4)某同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不纯,则造成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有_____(填字母编号)
A 集气瓶事先未先灌满水 B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就收集了 C 未检查装置气密性
(5)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_____。
(6)某同学绘制了下列图象,其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

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生成的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B 试管中装有一定量的铜绿,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试管中水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二氧化锰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D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判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下列是某同学设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
A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 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 现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 加热时反应由前往后加热
(4)某同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不纯,则造成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有_____(填字母编号)
A 集气瓶事先未先灌满水 B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就收集了 C 未检查装置气密性
(5)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_____。
(6)某同学绘制了下列图象,其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

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生成的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B 试管中装有一定量的铜绿,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试管中水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二氧化锰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D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6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