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22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单选题(共18题)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燃烧和加热是不一样的
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瓷器
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2.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B.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的发生
C.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D.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砖石”,分子是一定种类、一定数目的“原子集合”,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弯曲B.香水挥发C.燃烧烟花D.瓷碗破碎
4.
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萝卜风干B.凉水冻冰C.葡萄酿酒D.辣椒剁碎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做成铁锅B.天然气用作燃料
C.金刚石加工成钻石D.铜用于制造导线
6.
判断镁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发出耀眼强光B.放热
C.生成白色固体D.固体质量增加了
7.
贵港素有“荷城”之称,每年夏天在荷塘边都会闻到荷花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
C.分子之间有空隙D.分子可分成原子
8.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纯蓝墨水B.生理盐水C.蒸馏水D.葡萄糖水
9.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0.
若R元素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粒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B.R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D.该粒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11.
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元素X的质子数与质量数的符号为.据最新报道元素钬(质子数67,质量数为166)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32B.67C.99D.166
12.
为了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实验室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应选用的是()
A.红磷B.木炭C.蜡烛D.硫粉
13.
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减小,水从烧杯进入容器
D.红磷一燃烧完,就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14.
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两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的运动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用铜制作导线    
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
 
A. A B. B   C. C   D. D
15.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C.量筒可用于溶解物质
D.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17.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固体药品的取用
C.倾倒液体D.量筒读数
18.
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带回家中B.随意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试剂瓶

2.选择题(共1题)

19.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  ) 

3.填空题(共5题)

20.
有:A空气;B铝;C碳;D二氧化碳;E水;F氯酸钾;G二氧化锰;H墨水。(填序号):
(1)属于非金属的单质有___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
(4)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
(5)属于金属单质的有____
21.
(1)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
2个氧分子_______;3个氖原子______;钠离子____
(2)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Fe_________;2Fe________;3H2O_______________
(3)书写下列元素符号:
氯____钙_____铝_____钡______银______镁____
22.
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_____mL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__;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15mL(填“<”、“>”或“=”)。
23.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的_____,加热前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这种方法叫______,加热时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_____。
24.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
(3)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
(4)常用于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可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
(6)常用来给较多量的液体加热,但不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

4.实验题(共1题)

25.
某实验小组进行有关红磷燃烧的系列实验(如下图)。

(1)实验一:如图A所示,将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可看到集气瓶中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文字表达)_______________,(化学式表达)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2)实验二:如图B所示,将过量红磷点燃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内,吸进水的体积大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如图C所示,将少量红磷放置在一块铁板上,再用细砂完全覆盖,用酒精灯加热铁板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撤去酒精灯后,立即将砂子拨开露出红磷,看到红磷燃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