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第三华侨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21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8

1.简答题(共2题)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而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让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神奇的微观世界。如图是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该反应是酸和碱的_____反应,又属于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有_____(填离子符号)。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实质是_____。
2.
某同学称量5g木炭粉与氧化铜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的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除Cu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该物质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是    
(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计算题(共1题)

3.
大型电动车使用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充电快、输出功率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回答问题:
(1)磷酸亚铁锂中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2)磷酸亚铁锂中锂、磷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3)磷酸亚铁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CO2+2NaOH═Na2CO3+H2O;
②浓硫酸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
(知识回顾)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不同的,写出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猜想)
(1)小红对容器中气体的成分提出如下四种猜想,你认为猜想不合理的有_____(填字母)。
A C和CO   B 只有CO   C CO和O2的混合气体   D 只有CO2
(2)小明猜想容器中的气体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小强猜想可能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小明和小强均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探究1)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
(2)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装置D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实验探究2)小强把小明实验中的氧化铜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E装置验证其猜想。若小强的猜想成立,则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小强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____。
(拓展延伸)若反应前容器中碳粉的质量为6g且小明的猜想成立,则容器中氧气质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

4.流程题(共1题)

5.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如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1)净水时需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吸附池内用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属_____变化,经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_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
(2)自来水厂常用的消毒剂有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等。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家庭生活中可以用_____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推断题(共1题)

6.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他们之间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C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D均为黑色固体.

(1)A的化学式为_____,B的名称是_____.
(2)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B的用途_____.

6.单选题(共4题)

7.
在A+3B=2C+2D的反应中,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32C.64D.96
8.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C.冰水混合物、矿泉水均属于混合物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9.
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
A.  氯化钠放在右盘并使用游码
B.  氯化钠洒出
C.    俯视读数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
10.
下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NH42HPO4,搅拌,完全溶解,再增加1g该物质不能溶解。结论:溶质增加后溶解度降低
B.23℃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②>③>④
C.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D.要将接近饱和的Ce2(SO4)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操作措施有:加溶质或降温

7.选择题(共1题)

11.甲、乙两人进行围棋比赛,约定每局胜者得1分,负者得0分,比赛进行到有一人比对方多2分或下满6局时停止.设甲在每局中获胜的概率为p(p> {#mathml#}12{#/mathml#} ),且各局胜负相互独立.已知第二局比赛结束时比赛停止的概率为 {#mathml#}59{#/mathml#} .

8.填空题(共2题)

12.
根据下列图示,回答与铁有关的问题。

(1)图A为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图B为铁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χ的数值为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图C为地壳中某些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铁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3.
(8分)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中,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粗盐中含有的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将其去除,这些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中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填“引流”或“加快溶解”)。
(3)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
A.称量及量取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字母)
②将已配好的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NaCl的质量是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